《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

    王竹語◎著

   用一百則精彩寓言打造人生新貌

    古文的韻味
    寓言的智慧
    人生的領略

 ⊙哪裡購書⊙
   

⊙內容介紹⊙

中國寓言平易近人又散發著古文之美,簡短且富想像力的故事情節,使人人讀之都有不同的領略。
本書從一般讀者熟知的先秦寓言唐宋寓言名篇,明清寓言亦在選輯之列,故事精彩,題材豐富。
精選一百則最具啟發性的寓言故事;除古書原文外,更輔以精彩活潑的白話譯文,搭配典雅的彩色插圖,並針對【自省】、【人際互動】、【學習態度】等面向延伸思考
作者王竹語解析寓言的風格獨到犀利,然而字裡行間又不失對人性與社會的和煦關懷,給予讀者深刻的領會與感動。

 



⊙作者序⊙

書的再生,你的再生

    書的再生有三種:一是把舊書回收到資源再生場,打紙漿再做成紙,這些紙又可以印新的書。二是把書中的佳句摘錄出來,整理,分類,集成新書。如果從五百本書選出佳句,才能「重製」成一本新書,那這五百本書瞬間都有了新生命。三是針對書裡的一段話,依據個人見解,配合當今社會發展,人際、職場等各種人們關注的議題,加以發揮,賦予新意,讓書「活」起來。
    再生,為的就是讓人們閱讀,說得更精準一點:讓人們讀起來更有興趣、收穫更多。在閱讀的當下,我們並不會感到有任何收穫,或是有特別快速或非常大的改變。就算是書裡某一段特別感動,影響力也是有限。閱讀的影響力是後發的、延遲的。好像中毒,剛中毒還不覺得怎地,一段時間之後毒發,才知道毒的厲害。閱讀也是,讀的當下,還不覺怎地,但讀多了、讀久了、自然而然讀深了,那時因閱讀而獲致的實力已經「上身」,要甩也甩不掉,到了這個階段,整個人煥然一新,宛若再生。這,正是閱讀力量的可怕。
    好的文學作品對一般讀者而言不是一個朋友,而是一群朋友。因為文字表達的思想,是一種力量,而這股力量是無限的。以強有力的文字表達的美好思想,可以幫助改善生命:包括別人的和自己的;那是一種自我的再生,全新的、清新的,非常棒的感覺。
    馬克吐溫的名句:「所謂名著乃是每個人都希望讀過的一本書,但無人想去讀它。」這句話已經失效了,隨著出版形式多樣化,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盛行,越來越多晦澀難懂的古典名著被切割、分解、重新詮釋;藉由有心人的特殊解讀,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都大大提高,非常實用。
    這本《中國經典寓言智慧》共選了一百個寓言,在挑選方面,刻意避開讀者所熟知的,以免重複;同時,在不影響原意的前提下,力求翻譯活潑趣味,提高可讀性;最後以個人想法,對經典寓言加以詮釋。
    好讀出版社向來對於中國傳統經典的整理、發揚、散佈,不遺餘力,用心最深,之前所出版的【寓言堂】、【名言集】系列,一直深獲讀者好評。我很高興把自己的作品交給他們出版。
好讀出版,值得大家好好讀一讀。

 



⊙作者簡介⊙
 
王竹語
對中國古典文學鑑賞有獨到眼光,思想深刻;文字精煉,技法高妙。創作主題多樣,作品有《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我的整形世界》(鄭立福醫師口述,天下文化)、《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李超群醫師口述,原水文化)
◆王竹語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bestbook   
◆王竹語信箱 bestbook@xuite.net

 

繪者

黃宜葳
台灣出生,旅居美國的年輕圖文創作者,生於1977年。舊金山藝術學院插畫碩士,目前從事全職插畫創作。
電子信箱 wei_wei_huang@hotmail.com


⊙本書目錄⊙
第一篇〈萬惡的淵藪:貪念〉
第二篇〈職場的靈活與苟活〉
第三篇〈不迷信不忌諱〉
第四篇〈學習的重點與盲點〉
第五篇〈習慣成自然〉
第六篇〈與人互動的迷思與深思〉
第七篇〈珍惜自己身上的寶〉
第八篇〈領導的技術與藝術〉

 

⊙內頁搶先看⊙

書名頁↓


篇名頁↓


內頁↓

 



…………………………………內文試閱 Part 1……………………………………

〈高帽子〉

◎故事原文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逢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也。」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
師頜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清.俞樾《俞樓雜纂》
 
◎大意解釋
    人們習慣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奉承的人,稱為愛戴高帽子。京城裡有個在朝廷做官的人,調到外地做官。臨行前,他先去拜別恩師。恩師叮囑他說:「在外做官,可不比在本地啊!應當謹慎一點。」
    這人說:「我已經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頂,應該不會有什麼人為難我吧!」
    恩師生氣地說:「我們是正直無私的人,有必要這樣嗎?」
    這人說:「是!世上像恩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
    恩師點了點頭說:「嗯,你這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這人出來後對別人說:「我原本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

◎延伸寓意
    讚美他人,其實不是件壞事;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可以增加對方生命能量的事。但是,非出自內心的讚美,或是喜歡人刻意阿諛奉承,那就不足取了。好話如冬陽,暖人心脾;惡言似利刃,易傷人心。事實上,行善並非捐多大的財富才叫行善、才可以行善。一句好話,亦是善行。清代賈不齋在《弟子規》中說:「道人善,亦是善。」晉代葛洪也於《抱朴子‧釋滯》中提醒大家:「一言之善,貴於千金。」荀子也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美國一位企業家查爾斯‧許渥伯曾說:「我一生交遊廣闊,見過許多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不是在讚賞中表現得比批評中更好的。」
    只要不流於刻意阿諛奉承,說好話,還是有相當正面意義的。我們以為自己憎恨奉承,其實是憎恨奉承的方式──誰不喜歡聽好話?












…………………………………內文試閱 Part 2……………………………………

〈知人不易〉

◎故事原文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
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
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
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
孔子歎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呂氏春秋.任數》

◎大意解釋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連口野菜湯也喝不上,整整七天,沒有吃到一粒米,餓得孔子只好白天躺著睡覺。
    顏回出去討米,弄到了一點米,連忙燒柴做飯。飯快熟了,孔子看到顏回忽然從鍋裡抓了一把飯吃。過了一會兒,飯熟了,顏回恭恭敬敬地拜請孔子來用餐,並獻上飯食。
    孔子假裝沒有看見顏回抓飯吃,起身說道:「剛才我夢見了死去的父親,所以我想把飯弄乾淨了,祭奠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回答說:「不行。剛才有些煙塵掉到鍋裡,把飯弄髒了。倒掉又可惜,我就抓出來吃了。」
    孔子嘆了口氣說:「可以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可是也不能完全相信眼睛看到的啊;可以依靠的是自己的心,可是心裡臆測的也不完全可靠啊!學生們要記好:了解一個人,本來就不容易呀!」

◎延伸寓意
    有一次,唐德宗李適對司徒平章事李勉說:「眾人都說盧杞奸佞,我怎麼一點也沒覺察呢?」李勉回答說:「能使陛下不知,這正是他奸佞之處啊!」
我們很容易誤會一個人。孔子早就說過如何觀察一個人:「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事實上,即便是這樣審慎地評估一個人,還是會有疏漏之處。要破壞我們對別人的好印象很容易,但要恢復就難了。人們也許會忘記你說過的話或是你做過什麼事,但是他們不會忘記你給他們的感覺。對,就是感覺,傷人的是感覺。
    巴頓將軍說:「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發現一個人的潛力,知人之明,還是需要領導者的眼光,而這,是很需要時間的。










…………………………………內文試閱 Part 3……………………………………

〈熟能生巧〉

◎故事原文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康肅憤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康肅笑而遣之。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全集》卷一百二十七《歸田錄》卷一

◎大意解釋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世無雙,自己也以此自豪。有一天,他在自家園中練習射箭,有位賣油老人放下挑擔,站在旁邊,斜眼觀看,看了很久,沒有離去。看到陳堯咨射箭能十中八九,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道:「怎麼?難不成你也懂得射箭?嫌我射箭技術不精嗎?」
    老人說:「在我看來,也沒什麼特別高明,只是熟練罷了。」
    陳堯咨生氣地說:「你竟敢小看我的射箭技巧?」
    老人說:「從我倒油這件事知道的。」於是他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拿出一個中間有個小洞的錢幣,蓋在葫蘆口上,再慢慢地用杓舀了一瓢油,倒進葫蘆裡。油從錢孔中流入葫蘆,完全沒沾到錢。然後老人說:「我這本領也沒什麼了不起,只是熟練罷了。」
    陳堯咨笑了笑,就把賣油老人打發走了。

◎延伸寓意
    熟能生巧,練習到身負技術而不以技術為傲,技術更能自由自在、徹徹底底的發揮。要達到熟能生巧的高妙境界,就在有恆,不斷練習。《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學貴有恆,恆而能專,專而能熟,熟能生巧。「專一」心境的培養與訓練,其意義就在於長養學習心態。不斷練習,恆心勤勉,最後才能熟而生巧。荀子〈修身〉篇云:「驥一日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這種下硬功夫的苦學,正是「人一能知己百知,人十能知己千知。」的精神,以毅力克服困難,必可熟能生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