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動物園的歷史》一書的小小文編~~

       一開始簽這本書的版權並沒有經過太多的掙扎就決定買下並出版,一來雖然知道光是歷史題材就已經很小眾了,再加上講的是「動物園」的歷史就更加冷門了吧!(說真的,會去玩的小朋友還比會去買書的多很多吧!)

       二來想必裡頭定會有超多專有名詞等待編輯的細心與耐心一一查對
(又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可是超愛動物的小小編輯我抱著要讓國人更加了解動物的世界(當然也包括有一些動物居住的動物園)的心情,以及被裡頭數百張精采的照片深深吸引,可能是幾個世紀前的畫家手繪,或者是近年來攝影師捕捉的動人風景,不管怎麼看都是很值得引進的一本書。
       所以這樣一本迷人的書籍,怎麼可以不趕快簽下呢?簽下來後開始製作的過程中,才發現這本書並不只是講動物有多麼可愛(雖然照片都超可愛的啦),而是簡單又詳細地敘述動物園的形成過程、演進和變化,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也發現動物園原來並不是一個這麼歡樂、像天堂的地方,畢竟我們從沒住過這樣不自由的場所,不是嗎?
        
       
另外,由於動物園起源於西方世界,所以本書其中一個單元便以相當多的彩圖介紹不同西方國家的動物園(倫敦、聖地牙哥、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安特衞普、鹿特丹、巴黎、法蘭克福),可以說對沒機會出國到那麼多國家的讀者是相當珍貴啊!

       製作書的過程中除了內容的正確性之外,最傷腦筋的就是行銷的發想,如何在小眾之中被讀者挖掘,又如何從小眾拓展到大眾的市場呢?從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讀者群為對歷史人文有興趣及特定相關的人(如:動物飼養員關懷動物生態保護者),然後到希望找到與動物保護協會、國內各大動物園、博物館洽談合作的可能,最後我們決定最快又適合的方式是找人寫推薦序。

       
於是陸續聯絡上國立生物博物館館長王維賢先生、Discovery亞洲電視網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林東民先生、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洪明仕先生、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陳寶忠先生。沒想到從事與動物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也特別的親切和溫柔,沒有大牌愛理不理的氣味,且都很負責任的跟編輯索取全部內容的樣稿,進行實際上的親身閱讀,進而寫出切中的值得推薦的部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由於寄出的樣稿還在校對過程,不免有許多錯誤,但兩位園長洪明仕、陳寶忠先生均慎重地告知編輯每個有問題跟疑義之處(例如動物名有些慣用的中文翻譯法),以避免出版之後造成讀者不解。另外兩位推薦人也是有求必應,在繁忙的公務中仍然答應我們這項邀約,我想正因為國人對於動物保護的概念仍在發展之中,所以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更希望透過書籍的影響,讓社會可以早日形成良好的風氣!所以縱使比較難賣的題材,我們仍義無反顧地投身,也希望從原本的目標讀者群擴大推展到一般讀者,讓一般讀者也能因為專家的推薦而肯定本書品質,以下專家推薦全文,可看到推薦人寫出了本書的核心價值。


【專家推薦全文】

細數動物園的源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王維賢

       工業革命以來,拜科技進步之賜,人類無論在生活條件、糧食供應等都有顯著改善,尤其是邁入二十世紀後,大多致命的流行性疾病均已獲得有效控制,因此人口迅速增加。我們的老祖宗原本就從自然界擷取資源,世世代代的繁衍不息,然隨著人口急遽增加,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如脫韁野馬般地失控了。因為需要更多的居住空間與耕地,大片的森林綠地消失了;因為需要蛋白質來源,於是海洋中許多魚類成為瀕臨絕種生物;因為需要大量能源,在短短的兩、三百年內將地球孕育數百萬年方形成的化石燃料使用殆盡,留下的是污染的環境,以及更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逐漸成為地球資源的支配者,但很顯然地是不稱職的支配者。動物園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鮮明記憶的一環,大多數小朋友是興高采烈的在動物園中與老虎、大象首次相逢,對父母而言,親子同遊動物園永遠是歡樂與溫馨的家庭活動。然細數動物園的源起,竟也是由於人類對新奇野生動物的好奇心及擁有珍稀動物的虛榮心所促成,簡而言之動物園即是人類支配野生動物的具體呈現。

       
《動物園的歷史》一書細述動物園的發展歷史、動物園在演變過程中觀念的調整、動物園作為建築、藝術發揮的題材、知名動物園的介紹等,兼具了知識性、趣味性與批判性,讀來發人深省。在崇尚自然,強調生態保育以及保護瀕臨絕種生物的今天,豢養野生動物的動物園必然是矛盾與爭論的焦點。如何滿足人們好奇的需求,發揮教育的功能,以及面對尊重生命的呼籲,應是本書留給讀者們思考的一項課題。


一趟人類與動物之間複雜關係的巡遊

Discovery亞洲電視網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林東民

       
從西方動物園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提供了觀察人類文明進展的另一個生動又有趣角度,帶領我們跨越獸欄,巡遊了一趟人類與動物之間複雜關係的長河。忽然想起,自己似乎未曾在與家人共遊動物園、觀賞各類珍禽猛獸的同時,去認真思考過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十九世紀開始,動物園成為學術研究的重心,世界上第一個動物園誕生在巴黎植物園中,滿足了許多學者的烏托邦理想,也開始進行人類對動物行為的研究。接著動物園成為具有大眾娛樂與教育功能的場所,更是家庭旅遊地點首選。人們在欣賞豢養的野生動物的同時,也滿足了征服心態的一種榮耀驅使;不幸的是,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不斷進步,卻也迅速地為許多動物及物種帶來了環境的浩劫。

       本書藉由動物園的歷史發展,完整地觀察及闡述人類與自然多層面的複雜關係,內容既豐富又精彩,蘊含了人類文明變遷的歷程並跨越歷史、建築、哲學等多重領域。環境的急遽變化,讓野生動物的生存與保護,成為人類當前急需處理的課題,尤其是在這個共生的時代,如何在自然與文明的拉鋸之間取得平衡,正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動物園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處境
            
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 洪明仕

       從西方觀點來看動物園的歷史演變,其實也是對待珍禽異獸觀念、態度及行為的演變。本書從揚威、狩獵、競技、蒐藏、研究、展示、商業、保育等過程,作者不僅談及西方國家的貴族動物園、巡遊動物園、馬戲團、動物公園、自由獸園、探險公園及保育中心等演變過程,對於動物園內的動物及其設計籠舍的演變,也有清楚的交代,讓人可以感受到人類對待桎梏動物想法的轉變。這誠如《新動物園》的作者薇琪
柯蘿珂(Vicki Croke)所言:「從動物園所了解到的,與其說是園裡的動物,還不如說是豢養動物者的文化特質。」

       本書對於動物園的創立宗旨「教育、保育、研究、娛樂」也有深入的探討。書中雖強調動物園展示動物的教育價值,但對於過高的死亡率(包括運輸及適應過程)、動物的低繁殖力
、族群血緣的混雜問題、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以及保育工作的具體成果提出質疑,並舉歐美各地動物園的現況為例提出說明,值得讀者以動物園的經營管理者、動物保育工作者、動物科學研究者、動物福利關懷者,甚至是動物園的遊客等不同角度,去體會動物園功能所扮演的現在式及未來式。

       作者鉅細靡遺的資料蒐集,以及歷史鏡頭下的精彩圖片,讓本書的實用性及可看性大大提升。對於想要一窺動物園堂奧,以及想要了解動物園歷史真相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也期待將來有一天能有東方觀點的動物園歷史可以問世,以饗讀者。


水泥叢林中的大自然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陳寶忠

       動物園的存在,不管你是否接受,全世界超過一千多座每年有超過六億人進入動物園卻是事實,而每個國家的首都也都有動物園的設立,越古老的國家,其首都的動物園更有著顯赫的歷史;人類圈養野生動物,從對自然的敬畏到征服自然的滿足感,從炫耀、搏鬥、把玩、娛樂到教育與保育,這些演進的過程在這本「動物園的歷史」裡有很清楚的敘述。

       動物園的存在,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密切關係,現今全世界的大都市,都有受人歡迎的動物園,這意味著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現代都市居民,對大自然的眷戀與對生命親近的殷切,因為,動物園是大自然的縮影,也是多彩生命的展示舞臺。

       我曾參觀過世界各國約百餘座動物園,發覺每座動物園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就如同各城市都有其特色一樣,在動物園裡,它的建築、科技、藝術水準、人民對待動物及大自然的態度等等,都各如其城市,動物園似乎就是該城市的櫥窗。

       這本書說,動物園與每一城市居民的個性、特徵、怪癖、愛恨相像,動物園為城市生活焦慮症的產物和象徵,這包括過度擁擠、焦慮、侵略、衝動與精神扭曲,也就是說,動物園是現代城市的翻版,換言之,城市就是人類動物園,看這本書,或許可讓你更瞭解人類的演進以及人類這種動物的本質。

(以上推薦文依推薦人姓氏筆劃排序,並由衷感謝推薦人給予的寶貴建議和大力協助!)

●    接下來,要介紹給讀者的,就是從未曝光的漏網鏡頭嘍!

       一本書面對讀者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臉」,也就是封面,而封面在定案之前,需要設計者不斷的創意激盪,和出版社希望書籍呈現出來的感覺之間的拉扯,磨合、溝通、妥協、建議
……各種無法想像的未定案封面,也因此產生。

《動物園的歷史》非官方封面:

初稿三款

1. 2.3.

以圖為主,可用兩張以上的圖合成一張,書名需顯眼,文案字句的擺放需與整體平衡。
封面文案有一段文字,可利用假書腰的方式,將文案放在假書腰的部分,上半部搭配一主圖。
或是簡單的動物造型的圖,扣緊主題,背景簡單,以書名為主。

以上三點是發封面設計時,跟設計者先溝通的幾點基本設定,幸運的是設計者小鄭先生精準地抓到文字敘述轉化成畫面的重點,這次封面的初稿三款,其實都符合我們的基本設定,第三款則受到總編的青睞,尤其是上方中間的主圖獲得好評,但書名不大明顯感覺文案佔了比較多的空間建議下面的色塊可縮至三分之一感覺比較不會把書名和主圖吃掉建議幾種方式突顯書名:


第三款第一次修改
3-13-2

感覺好像原本加上直線區隔的書名比較好,於是便請設計者還是以初稿3的書名為主後完稿,可以開始設計封底與前後折頁。


完整封面
001
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前後折頁選的紅色似乎有點血腥味道,再小修!


完整封面
002
封面OK你以為已經就OK了嗎?不,還有書腰呢!



書腰第一款:我跟同事碧真都很喜歡這款,倒不是生活中就喜歡豹紋,而是很少有封面上就有豹紋的書吧!一整個跳
TONE,不過總編覺得豹紋雖不錯,但只單看正面的話(因為不管在實體或網路書店都只看到正面封面而已)
會覺得書條反而不突出,因為顏色太淺了,與其做效果,不如找個很跳的顏色,不然會讓原本的封面都變得平淡了!這個意思就是請看下圖,只有正面是不是就不太立體了:


還有就是文案上專家名字的字級太小,不容易被讀者注意,除非讀者拿起整本書來看才會看到,這時候就不能光考慮設計的創意跟美感,也要根據實際狀況去調整,於是只能放棄可愛的底色豹紋,請設計者調整字級大小跟底色(可能要用不同色調的螢光色)


                                                  
書腰第二款:左邊的圖好像比重太多了,雖然很顯眼,但這樣專家的名字還是不夠大(真是對不起設計者,希望他不會覺得我們很囉唆捏!),再改!


書腰第三款:終於文字與圖片的比例完美,顏色也可愛,可以完稿了!!

後續……

後來的書腰因為Discovery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完整頭銜很長,需要多出一行文字,必須重新調整整體字級大小與圖片,於是右下的猴子,最後變成了金牌了……(欲知最後定稿版請自行到各大書店尋找本書翻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