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寓言的智慧
佛經寓言的智慧
王雅慧/編著

一本心靈點滴的佛教小故事

佛陀慈悲喜捨的智慧,短短數字,道盡生命悲歡,富含深邃哲理,長久以來主導著東方人的生命哲學。

本書收錄120則佛經寓言故事,分為四個篇章「智慧篇」、「慈悲篇」、「戒慎篇」、「精進篇」,使人們在不同的時空中能夠獲得不同的心靈體會。

無法辨識寶斧,如同無法辨識菩提智慧,最平淡的日子裡往往蘊藏最多道理,生活的智慧就在我們身邊,細心觀察把煩惱轉為菩提,你將因周遭這平凡的事物而豐富。

在紛亂的現代社會裡,佛經寓言剛好可以讓人們從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文學故事中,得到佛陀的智慧,這些精心挑選的佛經寓言篇章,經由深入淺出的文學寫作,了解其中所說的道理。佛說:「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們得以從繁雜的人世中獲得一種清涼菩提的體悟。


 作者簡介

王雅慧
國中老師。沉浸在佛學領域上,已有數年的心得體會,並常藉此與生活相結合,落實佛法生活化。著有《百喻經的寓言智慧》、《佛經寓言的智慧》等書。


 編序

      在現今文明高度發展的物質時代裡,人們因生活中快速的步調而顯得慌張不已,因奔馳於外在的追逐而更讓心靈迷失了方向,因而我們逐漸困惑於外在炫麗的大千世界。
      浩瀚的佛教經義中,佛經中的寓言剛好是提供此時期一種的醍醐灌頂,讓人們在紛亂的世紀裡,從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文學故事中,得到佛陀的智慧,這些精心挑選的佛經寓言篇章,不僅是宣說了佛陀教義,更藉此深入淺出的文學寫作,了解了佛陀所說的道理,書中共分了四個篇章「智慧篇」、「慈悲篇」、「戒慎篇」、「精進篇」使人們在不同的時空中能夠獲得不同的心靈體會,讓人們播開人世的困擾,佛說:「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們得以從繁雜的人世中當中獲得一種清涼菩提的體悟。
      學佛、學佛當然不只是學得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從心靈當中了然頓悟,使學佛真正能夠突破一切生死罣礙,所以希望藉由這本小小的著作,能夠替人們種下菩提種子,使人們心靈萌芽,由知解而行解,由修行而得到佛陀的智慧,而讓我們圓融智慧、圓融人生。


 精采內容摘要 

〈寶斧〉
【佛典】
昔有窮寒孤獨老公,無以自業,偶市得一斧,是眾寶之英,而不識之,持行斫杖,賣之以供微命。用斧欲盡。見外國治生大賈客,名曰薩薄,見斧識之,便問老公:「賣此斧不?」老公言:「我仰此斧,斫杖生活,不賣也。」薩薄復言:「與公絹百匹,何以不賣?」公謂調己,亦不應和。薩薄復言:「何以不見應和?與公二百匹。」公便悵然不樂。薩薄復言:「嫌少當益,公何以不樂?與公五百匹。」公便大啼哭,言:「我不恨絹少。我愚痴:此斧長尺半,斫地已盡;餘有五寸,猶得五百匹,是以為恨耳!」薩薄復言:「勿復遺恨,與公斫地已盡;餘有五寸,猶得五百匹,是以為恨耳!」薩薄復言:「勿復遺恨,與公千匹。」即便破券持去。—此斧眾寶之英耳,地博不問多少,以斧著上,薪火燒之,盡成貴寶。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釋義】
從前有個貧窮孤苦的老人,得到一把無價之寶的斧頭,因為他不知道,所以就將斧頭拿去砍柴賣錢,來養活自己。時間一久,斧頭都快要磨平了。外國有個名叫薩薄的大商人,一眼就識出這寶斧,便問老人說:「能否把斧頭賣給我?」老者言:「我靠這斧頭砍柴過活,不可能賣掉。」薩薄說:「我出一百匹布絹,賣給我吧。」老人以為是在戲弄他,並不理會。薩薄又說:「是太少嗎?那給你兩百匹布絹可以嗎?」老人更是悶悶不樂,薩薄又說:「如果還太少,那麼五百匹布絹好了。」老人聽了突然嚎啕大哭說:「我不是認為價錢少,而是怨恨自己太傻,當初這斧頭有一尺半長,到現在只剩下五寸,卻值五百匹布絹,真後悔用去那麼多!」薩薄說:「你不用後悔,我給你一千匹好了。」兩人即成交。原來這把斧頭是無價之寶,不論什麼東西,只要放在斧頭下面,用柴火一燒,都會變成值錢的寶貝啊!


五百金的智慧〉
【佛典】
昔有國豐盛安樂,無所渴乏。便語大臣:「遣一可使之臣,至於他國。市吾所無者市來。」即遣一人。往至他國。益將珍寶,遍市肆觀看,無有餘物,儘是我國中所有耳。最後見一賢者,空坐肆上,便問之言:「不見君有所賣,何以空坐?」答言:「在此賣智慧耳。」問言:「君智慧何像?賣索幾許?」答言:「吾智慧值五百兩金,前稱爾金,吾當與汝之耳。」遠人便自念:「我國中無賣智慧與人。」便秤五百兩金與其人,即與說智慧之言,二十字言:「長慮諦思惟,不當卒行怒。今日雖不用,會當有用時!」於是受誦令利,各自還家。臣買得智慧之言,即便還國。道徑其家。夜入,月明。見婦床前有兩履,疑有異人,便生惡念。其婦卒得疾病,母往宿。視長者故說智慧之言未休。其母驚覺:「兒來歸耶!」
兒便走出戶,呼:「賤!賤!」母間其言:「雲何汝行?為得何物?何以呼『賤』?」
兒言:「我母以婦,萬兩金猶不與人。思此五百兩金,豈非賤耶!」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釋義】
從前有個國家,人民豐衣足食,什麼都不欠缺,可是國王並不滿足,便對大臣說:「我們該選一個能幹的使者,到國外買些國內沒有的東西回來。」於是就派了使者出國,使者走遍國外,覺得都是國內所常見的,後來碰見個老者,空手坐在市場上,便問道:「請問老先生你賣些什麼?」老人答道:「我賣智慧。」使者又問:「你賣的是什麼智慧?值多少錢?」老者說:「我的智慧值五百兩金子,你先把金子秤出來,我才跟你說。」使者心想:「我們國內沒有賣智慧的,肯定價值不凡!」就用五百金買了智慧,老者便告訴使者二十字:「凡事多思考,盡量不發怒,今日雖不用,會當有用時。」使者於是熟背這四句話,回到了國內。
正好到家時是半夜時分,卻見床前擺了兩雙鞋,憤怒的以為妻子趁自己不在時與外人私通——其實是妻子生重病,母親來照顧她——使者正好想起了二十字真言,反覆背誦之餘驚醒了母親便說:「兒子是你回來了嗎?」兒子直呼說:「真是太賤了呀!」母親說:「你出國買了什麼東西,為何直說賤呢?」兒子說:「我的妻子與母親一萬兩也買不到,今天就靠五百兩的智慧就保全了,這不是太便宜了嗎?



 本書目錄 

自序
智慧篇
1摸象《涅槃經》
2水的智慧《法句譬喻經•華香品》
3寶斧《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4五百金的智慧《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5牛奶之喻《那先比丘經》
6愚人吃鹽《大智度論》
7心盲的夫妻《出曜經》
8治根《出曜經》
9鳥食《出曜經》
10不知死活《出曜經》
11網鳥《眾經撰雜譬喻》
12不知分寸的僕人《百喻經》
13新王《雜譬喻經》
14熱馬糞的智慧《雜譬喻經》
15賣奶人《雜譬喻經》
16小兒守火《長阿含經》
17水甕《雜阿含經》
18共命鳥《雜寶藏經》
19 真正的意義《方便心論》
20蛤蟆捕蟲《賢愚經》
21二鬼爭寶《福蓋正行所集經》
22挨打的光頭《百喻經》
23誇父《百喻經》
24揚湯止沸《百喻經》
25長高的秘方《百喻經》
26胡麻子《百喻經》
27換鼻樑《百喻經》
28牧羊人娶妻《百喻經》
29取水的距離《百喻經》
30治禿頭的方法《百喻經》
31分家的方法《百喻經》
32鬼屋《百喻經》 
33買果《百喻經》
34甕中的駱駝頭《百喻經》
35猴子拾豆子《百喻經》
36群猴跳海《雜譬喻經》 
37烈火鬥乾柴《大方等大集經》
38沉香木《百喻經》
39命令水流《百喻經》
40訊問偷牛者《百喻經》
41創造萬物《大智度論》
42野干與樹《百喻經》
43推車《百喻經》
44墨守成規《百喻經》
45替子報仇《百喻經》
46天狗蝕月《百喻經》
47貪吃的小孩《百喻經》

慈悲篇
1 鸚鵡救火《舊雜譬喻經》
2群獸過河《大智度論》
3獅子割肉《大智度論》
4看門的老父《雜寶藏經》
5母子馬《賢愚經》 
6孩子的母親《賢愚經》
7剜肉補肉《百喻經》
8鴿子夫妻《百喻經》
9毘陀羅咒《百喻經》

戒慎篇
1驢入牛群《佛說群牛譬經》
2大魚與小魚《佛說大魚事經》
3偷瓜賊《那先比丘經》
4星火燎原《那先比丘經》
5羹的味道《那先比丘經》
6貓兒問食《大莊嚴論經》
7衣服與食物《大智度論》 
8馬的對話《出曜經》
9寶瓶《眾經撰雜譬喻》
10戰馬《眾經撰雜譬喻》
11有天眼的法師《眾經撰雜譬喻》
12搶當頭的蛇尾《雜譬喻經》
13戴糞《長阿含經》
14業力《雜寶藏經》
15鸛雀銜草《雜寶藏經》
 16守樹待肉《說法經》
17井中狗《說法經》
18愚人宴客《百喻經》
19 葬子《百喻經》
20占卜《百喻經》
21愛發脾氣的《百喻經》
22畫水求缽《百喻經》
23求子《百喻經》
24奉承之道《百喻經》
25牧牛《百喻經》
26鴛鴦之盜《百喻經》
27治駝背的方法《百喻經》
28替國王奏樂《百喻經》
29行船之法《百喻經》
30夫妻爭餅《百喻經》
31兩個徒弟《百喻經》
32防眼痛的方法《百喻經》
33為子請醫《佛說興起行經•骨節煩疼因緣經》
34狐見獅子《三藏法師傳》
35驢蒙獅皮《大集地藏十輪經》
36乳汁的顏色《元陽妙經》
37馬驢之別《佛說生經》
38魚目混珠《長者音悅經》
39命令水流《玉清經》
40富者為兄《百喻經》
41窮人燒衣《百喻經》
42偷金《百喻經》
43水底真金《百喻經》
44一妻一妾《百喻經》
45偷米的丈夫《百喻經》
46搬凳的臣子《百喻經》
47老婦抓熊《百喻經》

精進篇
1鬼怕惡人《舊雜譬喻經》
2果子《大莊嚴論經》
3燈喻《大智度論》
4海魚的勇氣《出曜經》
5樂師《雜譬喻經》
6法螺《長阿含經》
7蓋樓《百喻經》
8甘蔗的種法《百喻經》
9討債《百喻經》
10天眼《百喻經》
11半餅解饑《百喻經》
12五主之婢《百喻經》
13治病的山雞肉《百喻經》
14馬尾的顏色《百喻經》
15播種的方法《百喻經》
16大雁與龜《法苑珠林》
17找水的呆子《百喻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