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森羅蘋冒險系列03
813之謎
813

【作者】:
莫里斯.盧布朗◎原著、高杰◎譯
【出版日】:2010年10月15日
  
【規格】416頁/14.8*21cm/單色

【條碼】:
978-986-178-165-5
【定價】:300元


《紐約時報》評選為最值得注意圖書

最受中外讀者喜愛的亞森‧羅蘋長篇冒險小說

亞森‧羅蘋消失了四年,卻在最近的一樁兇殺案現場留下了名片,人是他殺的嗎?現場有張寫著「813」的紙條,這三個數字背後藏了什麼不能說的祕密,必得殺人滅口?


人算不如天算,在這樁充滿政治角力、愛情習題的難解謎案裡,讓人看見亞森‧羅蘋最真實的脆弱。


作者簡介
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 1864 -1941)

莫 里斯•盧布朗,1864年出生於法國盧昂,在研習法律之後,投入新聞工作。盧布朗在1907年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作品《怪盜紳士亞森•羅蘋》之後,書中主 人翁廣受讀者喜愛,盧布朗隨後以亞森•羅蘋為主角,撰寫出多達二十冊共收錄數十則故事的冒險小說系列,包括《怪盜與名偵探》(1908)、《奇巖 城》(1909)、《水晶瓶塞》(1912)、《八大奇案》(1923)、《魔女的復仇》(1935)等。莫里斯•盧布朗1941年卒於法國南部的佩皮尼 昂。

目錄
I亞森羅蘋的化身  
chapter1 皇宮飯店連續殺人案
chapter2 勒諾曼局長
chapter3 賽爾甯親王
chapter4 緝兇
chapter5 中計
chapter6 艾爾特海姆男爵
chapter7 橄欖綠大衣

II亞森羅蘋有罪
chapter8 入住桑德宮
chapter9 政治祕密
chapter10 一切都在計畫中
chapter11 親愛的陛下
chapter12 珍貴的文件
chapter13 七名歹徒
chapter14 黑衣男子
chapter15 歐洲地圖
chapter16 擒兇
chapter17 尾聲

推薦序
羅蘋打破了「推理小說不能有戀愛成分」的框架
文/推理評論名家 冬陽

打從艾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發表〈莫爾格街凶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起,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發展初期,故事篇幅普遍不長,多數為短篇作品。這大概可以歸結到兩個原因:一是作品發表場域泰半為報章雜誌,除非極受讀者喜愛而有長期連載機會,否則多以短篇形式刊登;一是當時所寫的偵探故事多為單一個案,除了犯罪調查之外能撐起長篇架構的素材有限,還處於探索階段。

彼時的閱讀焦點落在神探(great detective)與怪案(mystery)上,講究鬥智解謎的氛圍與邏輯推理的過程。神探們的行動很單一:蒐集線索、推敲案情、逮捕罪犯,並限縮在「只問理性,捨棄感性」的行為模式上,甚至帶點禁慾的色彩,這恰可與范.達因所提倡「推理小說二十誡」(Twenty rules for writing detective stories)中的第三誡「故事中不能有戀愛成分」(There must be no love interest.)遙相呼應。

不過,顯然莫里斯.盧布朗並不受這個框架羈絆,讀者們尤其可以透過《813之謎》一書深刻感受長篇偵探小說的魅力──遺留在命案現場的謎樣字條、重現江湖的怪盜、政治權謀的角力云云,豐富的故事線營造出極高的娛樂感,兼顧閱讀推理小說時不可或缺的解謎趣味。若要從亞森.羅蘋長篇冒險故事中擇一閱讀,《813之謎》絕對是不會錯的首選之作,在此誠心推薦。

推薦序
亞森.羅蘋探案的最高傑作——談《813之謎》
文/推理作家 既晴

本書《813之謎》(813),最早發表於一九一○年,是亞森.羅蘋探案的第四作,也是接續在《奇巖城》(L'Aiguille creuse,1909)之後的第二部長篇。共分上下兩部,上部的副標題名為〈亞森.羅蘋的雙重生活〉(La Double Vie d’Arsène Lupin),下部的副標題則是〈亞森.羅蘋的三件犯罪〉(Les Trois Crimes d’Arsène Lupin)。後於一九一七年重新出版時,將上下兩部分為兩冊出版,因此,此作也有《813》與《續813》的版本差異。

全作的架構龐大、情節複雜、角色眾多、篇幅甚長,不僅是全系列探案之最,從推理小說史的評論角度而言,本書也堪稱其中的最高傑作。

首先,是美國推理評論家霍華.海克拉夫(Howard Haycraft)在推理小說史評論《謀殺取樂》(Murder for Pleasure,1941)中,與推理作家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共同編選了一份推理小說史里程碑的書單,選入了《813之謎》,並特別加註「大師經典」。

此外,日本的《新青年》雜誌曾在一九三七年邀集推理作家、評論家、翻譯家等二十六人,選出十本最傑出的歐美推理,《813之謎》獲得第六名。其中,橫溝正史與海野十三更認定此作為第一名。

一九八五年,日本《週刊文春》舉辦「東西方推理小說百部傑作」票選活動,《813之謎》獲得第四十一位,可說絲毫不受推理小說時代演進的影響,依然受到讀者喜愛。

本書的經典地位無庸置疑,究其根本原因,乃是由於《813之謎》將羅蘋探案的所有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無懈可擊,令人擊節讚賞、嘆服不已。

首先,羅蘋探案的一大特徵是「暗號推理」。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中的「暗號」被用做祕密通信或死前留言,羅蘋探案的「暗號」通常指向某件財寶的藏匿處、某件機密的代稱,甚至會涉及國際陰謀、歷史黑幕,使故事格局鋪天蓋地、舞台幅員華麗遼闊。

其次,羅蘋探案重視冒險元素,因此,故事情節總是凶險驚魂、步步危機。羅蘋神機妙算,但敵手也絕非泛泛之輩,交鋒之間,追逐、兔脫、偽造、變裝、設陷、反撲、背叛、擒伏等刺激橋段輪番上陣,山窮水盡、柳暗花明,讓人無法喘息、無法釋卷。

羅蘋探案尤其在「時限行動」的設計方面下足功夫。無論是何月何日必須在森嚴戒備下逃獄的「時限犯罪」,抑或幾時幾分前必須揭露真相的「時限推理」,隨時限不斷地逼近,情勢愈加險惡,直至最後一刻才得以逆轉,將劇情張力推升到極致。

不過,真正讓羅蘋探案撼動人心的,《813之謎》那些精彩情節的背後功臣,正是為一樁神祕而龐大的謎團演出了一齣關於人性激情、衝突的悲喜劇、眾多有血有肉、讓人充滿共鳴的鮮明角色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