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森.羅蘋冒險系列11
羅蘋大作戰  L'Éclat d'obus

【作者】:莫里斯‧盧布朗◎原著、李楠◎譯
【出版日】:西元2011年8月15日  
【規格】:14.8*21公分/304頁/單色印刷
【條碼/定價】:9789861782003/定價260元

可歌可泣的聖戰,法國陷入亡國危機
這回,羅蘋與法國人並肩作戰


且看這回羅蘋將如何以一介法國戰士身分,與千千萬萬個羅蘋同為祖國奮戰。



羅蘋出手拯救法國

保羅‧戴霍茲偕新婚嬌妻伊麗莎白來到岳父名下的城堡,展開另一段新生活。城堡某個房間牆上的一幅畫,喚起了保羅塵封十六年的痛苦記憶——畫上的那張臉竟與當年他親眼目睹殺死父親的神祕黑衣女子相同,其真實身分原來是愛妻的母親?

適逢德軍快速進犯法國邊境,不願面對真相的保羅遂離開愛妻前赴戰場,卻意外遇上真正殺父仇人。愛妻被俘及連串詭異命案之中均有神祕黑衣人的蹤影,保羅察覺其背後潛藏某種陰謀計畫,就在苦苦追尋破解過程中,羅蘋意外地現身協助。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推薦
★全球知名網路書櫃「好讀」(goodreads)讀者5顆星推薦
★《紐約時報》評選為最值得注意圖書
★21世紀法文最佳原典翻譯


作者簡介

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 1864 -1941)
莫里斯‧盧布朗,1864年出生於法國盧昂,在研習法律之後,投入新聞工作。盧布朗在1907年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作品《怪盜紳士亞森‧羅蘋》之後,書中主人翁廣受讀者喜愛,盧布朗隨後以亞森‧羅蘋為主角,撰寫出多達二十冊共收錄數十則故事的冒險小說系列,包括《怪盜與名偵探》(1908)、《奇巖城》(1909)、《水晶瓶塞》(1912)、《八大奇案》(1923)、《魔女的復仇》(1935)等。莫里斯‧盧布朗1941年卒於法國南部的佩皮尼昂。


譯者簡介

李楠
畢業於遼寧大學法語系,現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文學專業跨文化交際方向研究生。愛好文學、藝術、電影欣賞,翻譯經驗豐富。


導讀推薦

砲彈紛飛下的愛國激情
文/推理作家 寵物先生

     關於《羅蘋大作戰》其實有太多可以說的,但請容我先從一個較不重要的地方──書名開始談起。
     本書在日本,較為通行的譯名是《奧諾坎城之謎》,是以書中作為舞台的城堡領地命名,至於家喻戶曉的南洋一郎童書版則是題為《羅蘋的大作戰》,好讀版即沿用此譯名。南洋一郎版經由東方出版社的譯介後,書名改為《黑色的吸血蝙蝠》,過去也有其他版本題名為《神祕黑衣人》,這兩個名字都是在強調書中伯爵夫人的詭異形象。然而,不管是法文書名L'Éclat d'obus或英文書名The Shell Shard,其意均與上述無關,意為「砲彈的碎片」。
     「砲彈碎片」作為書名聽起來並不是很鏗鏘有力,卻是足以體現作品氛圍的一種象徵,意謂槍林彈雨的戰場。本作連載於一九一五年的九月至十一月間,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白熱化時期,內容也正是以大戰初期的法國情勢為背景,敘述一名青年軍官在戰爭中與其妻分離復又重逢,並與一位神祕伯爵夫人交手的故事。不僅是懸疑冒險小說,也可當作戰爭小說、間諜小說閱讀。
     小說一開始便緊抓住讀者胃口。幼時喪父的青年保羅.戴霍茲與新婚妻子伊麗莎白來到新居奧諾坎城堡,那裡有他妻子兒時與母親一同生活的美好回憶,就在他們進入伊麗莎白亡母的房間時,看見她的肖像畫,那張臉竟與當年殺害保羅父親的凶手一模一樣!父親遭慘殺的仇恨使保羅無法面對妻子,不久戰爭爆發了,他留下城堡內的妻子與僕人不告而別,毅然投身戰場,此後那張殺害父親的邪惡面孔,不斷地在他四周出現……
     故事中的年代從一九一四年的七月底、八月初法國發布動員令開始,至翌年的一月為止,期間主角保羅一面調查謎般的殺父仇人身分,一面於各大小戰役出生入死。若熟悉一次大戰的讀者,閱讀本書自會有種歷史對照的趣味,因為主角參與的戰役正是史上著名的馬恩河大捷(Miracle of Marne)與血流成河的伊塞會戰(Battle of the Yser)。此外,德皇威廉二世與法軍總司令(書中未言及名字,但應為約瑟夫.霞飛)等歷史人物也在故事中登場。
     如此結合謎團、戰爭的戀愛冒險史想必十分精采,然而不少羅蘋迷都對本書有些微詞,因為在故事裡,我們大名鼎鼎的怪盜紳士只現身一幕,對保羅講了一、兩頁的話就退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
     若抱著看羅蘋大顯身手的心態讀完這本書,想必會滿腹疑惑──為何作者盧布朗讓羅蘋如此邊緣化?當然我們知道在《八一三之謎》裡,羅蘋被世人認為投崖自盡了,自然不可能大搖大擺行動,即便如此,本書後續的《黃金三角》與《棺材島》羅蘋(化身為西班牙貴族佩雷納)仍佔有一定篇幅。當然盧布朗也寫過自始至終羅蘋從未出現,但登場的某個人物「疑似」是其化身的作品,但像這樣給予「實名羅蘋」如此低的戲分,本書還是唯一一部。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本作於一九一五年九月至十一月連載,翌年法國出版單行本,當時的版本並沒有羅蘋的那一幕,換言之,盧布朗最初並未是以「羅蘋系列作」的心態寫成本書的。事實上讀者應該可以判斷出,故事中羅蘋雖給予主角關鍵性的建言,但該幕的必要性可有可無,少了並不會有影響。
     法國經歷了普法戰爭與喪權辱國的《法蘭克福條約》(割讓亞爾薩斯--洛林地區)後,對德意志的仇恨情緒日益高漲。西線戰事期間盧布朗寫了本書,其中多少貫注了自身的國族情仇,我們可以看到書中描述德軍燒殺擄掠的駭人景象、皇族的醜態,甚至稱其為「不該同情的野蠻人」。因此縱使本書有著冒險、懸疑的娛樂要素,但國族主義如此濃厚的作品,盧布朗並沒有打算寫成羅蘋系列作,直到一九二三年改版時,可能是在出版社的要求之下,才加筆使羅蘋短暫現身,也成為我們今日見到的版本。
     也許盧布朗並未將主角設定為羅蘋,是因為他「從不殺人」的信條所致──這對一名戰地軍人而言幾乎不可能。儘管如此,我仍對這部僅能稱之為「外傳」的作品情有獨鍾,究其箇中原因,或許是主角保羅.戴霍茲與羅蘋各方面的相似之處吧!他對戰爭離異的妻子展現的深情,面對德軍的攻勢展現的勇氣,對伯爵夫人的詭計表現出的洞察力,無一不與羅蘋的人格特質有所重疊,最重要的是,羅蘋也與保羅一樣,懷有至高無上的愛國情操。
     不如這麼說:雖然退居配角位置,但羅蘋精神一直都在,盧布朗筆下的這位怪盜紳士不僅感染了全法國人民,也感染了作者本人,使他筆下的人物也具有類似質素。戰爭期間人們冀望看見的愛國心、勇氣與柔情得以匯聚在故事主角身上時,他的名字是否為羅蘋,似乎已不是那麼重要。《黃金三角》的派特里斯上尉如此,本作的保羅.戴霍茲亦是如此。
     同樣是將背景設定在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黃金三角》與《棺材島》對戰爭的觀點就有所不同。相較於本書針對戰地的詳盡描寫,以及透過主角體現的愛國情操與反德情緒,《黃金三角》則是藉由一名因戰爭而肢體殘障的傷退軍人之眼中所見,呈現戰爭的悲慘與荒謬,到了《棺材島》更是將場景移到與戰爭無緣的孤島,結尾還經由羅蘋之口控訴時代的混亂與瘋狂,此時的盧布朗,其厭戰心理已表露無遺。
     作家的書寫經常蘊含對時局的觀感,在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尤其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羅蘋大作戰》的確在盧布朗作品中有著獨特地位──它代表的是一種戰爭初期的愛國激情,以及對民族英雄的渴望與追求。


目錄
上部
Chapter 1  謀殺
Chapter 2  密室
Chapter 3  戰爭動員令
Chapter 4  伊麗莎白的一封信
Chapter 5  科維尼農婦
Chapter 6  奧諾坎城堡見聞
Chapter 7  H. E. R. M.
Chapter 8  伊麗莎白的日記
Chapter 9  帝王之子
Chapter 10 是七點五, 還是十五點五?

下部
Chapter 11 伊塞,你的名字叫淒慘
Chapter 12 海爾曼少校
Chapter 13 船工屋
Chapter 14 德國文明的傑作
Chapter 15 享樂的孔拉德親王
Chapter 16 絕命戰鬥
Chapter 17 戰勝者的權利
Chapter 18 一三二山嘴
Chapter 19 霍亨索倫王族
Chapter 20 兩次處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