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不是只有張牙虎爪巨大吼叫,也有樣貌可愛讓人喜歡的恐龍喔!

快來看看哪隻候選龍是你心目中認為最可愛的恐龍身影呢?


一、偷蛋龍:

偷蛋龍  
 1  
 

偷蛋龍OVIRAPTOR
意義:「偷蛋的賊」。發音:oh-vih-rap-TOR

偷蛋龍看起來比較像是來自外太空的生物,而不是暴龍或異特龍的親戚。然而,外表是可以欺瞞的。偷蛋龍其實屬於獸腳亞目下一個叫做偷蛋龍下目的特化類群。這些體重輕且沒有牙齒的動物,和鳥相似的程度非常讓人吃驚。有些科學家甚至將牠們認定為失去飛翔能力的真正鳥類,不過大部份研究人員都將牠們視為與鳥類關係最接近的近親。

偷蛋龍體長約二點一公尺,不過體重只有四十公斤,大概和青少年差不多。牠最特殊的地方在於高度特化的頭骨;偷蛋龍的頭骨完全沒有牙齒,不過有強壯的喙,讓牠得以敲碎堅果或吃貝類。在喙的上方,有一個非常明顯卻薄得跟紙一樣的冠,這個冠脆弱到不足以用作防禦性武器,反而非常適合用作展示。和其他更傳統的獸腳亞目動物相較之下,偷蛋龍的頭骨暨短又深,而且呈現高度癒合。

第一具偷蛋龍化石是探險家洛依˙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在1920年代早期前往中亞探勘時在蒙古發現的。出土時,這具化石下面有一窩原角龍的蛋,因此才被命名為偷蛋龍──「偷蛋的賊」──而且這種動物長久以來也被視為是經過特化、專門以其他恐龍的蛋為食的奇特獸腳亞目動物。然而,1990年代的蒙古探勘卻發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證據,完全摧毀了這個想法。科學家在那批原本被假想為原角龍蛋的化石中找到偷蛋龍的胚胎,而且其他化石證據更表現出一隻大型偷蛋龍以保護之姿坐在巢上的模樣,如同母鳥一般將蛋覆蓋起來保溫。偷蛋龍並非專偷恐龍蛋的盜賊,而是會悉心照料後代的父母親!

二、小盜龍:

小盜龍  

 2  
 

小盜龍MICRORAPTOR
意義:「小型盜賊」。發音:my-krow-rap-TOR

小盜龍這種小型獸腳亞目動物,可能是中國地區最重要的有羽毛恐龍。在一個巨型恐龍統治的世界中,這種毛茸茸、體長數尺體重不到四公斤半的小型恐龍尤其引人注目。牠屬於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馳龍科動物,是該群系的原始成員。小盜龍特異的身體構造與羽毛排列,正幫助科學家了解鳥類飛行能力的演化。

小盜龍化石為多年前惡名昭彰的「古盜龍」化石的一半。古盜龍出現於西元1999年,是不肖商人利用數件在遼寧出土的化石拼湊而成,當時被認為是鳥類演化的關鍵失落環節。科學家很快就察覺古盜龍其實是偽造品,不過也發現這件贋品的一部份,其實是非常精美的一件化石。這件具有長尾且覆滿羽毛的化石,於2000年由徐星等人命名並發表研究結果,將之認定為鳥類的近親。牠的軀體長度只有五公分,是是唯一一種比始祖鳥還小的已知恐龍。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之前曾有評論,認為獸腳亞目動物體型過於龐大,不可能演化成體型小非常多的鳥類。 

此外,小盜龍的腳上有彎曲修長的爪子。這些爪子和牠身上的其他特徵,都讓牠非常適合在樹上生活。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科學家對於鳥類到底從在地上跑或住在樹上的動物演化而來,也爭論了非常久。在小盜龍出土以前,沒有任何恐龍如此清楚地顯示出樹棲的適應。由於這種馳龍科動物與鳥類關係密切,第一批鳥類很有可能就是在樹上演化出現的。小盜龍的羽毛也很特別。在小盜龍被正式發表的三年以後,徐星和他的研究團隊描述了出土於同一岩層的第二種小盜龍。這隻動物甚至更怪異,比最初被當成屬名命名基準的種類又更加重要。第二種小盜龍看起來非常像鳥類,體型非常迷你,也顯示出適合樹棲的適應構造;然而,這隻新動物不只在前臂上有發育完全、覆滿羽毛的翅膀,而是連腳上也有。古生物學家對這四支翅膀的存在大感震驚。所有現存鳥類只有前臂有翅,然而小盜龍的例子顯示,鳥類在剛演化出現的時候,可能是具有四支翅膀的動物,和雙翼機一樣。更者,小盜龍就像這些早期的飛機一樣,可能是以前翼和後翼在不同高度滑行,這種特殊行為是未曾出現在其他動物身上的。

三、切齒龍:

 切齒龍  


 

切齒龍INCISIVOSAURUS
意義:「有門牙的蜥蜴」。發音:in-sice-i-vo-SORE-uss

切齒龍與出土自遼寧的尾羽龍關係匪淺,是 一種非常不尋常的獸腳亞目動物。牠也是偷蛋龍下目的原始成員,和尾羽龍一樣行動迅速並以雙足奔跑,儘管化石保存狀況不佳,與羽毛有關的任何結構都沒有保存下來,科學家仍然認為這種動物的足上可能覆有羽毛。雖然出土的切齒龍化石也不過就只有頭骨和幾塊脊椎碎片,牠的頭骨特徵卻令人感到非常困惑。

大多數偷蛋龍類都沒有牙齒,取而代之的是鋒利的喙,與鳥類相似,非常適合用來敲碎堅果和種子。尾羽龍的上顎有幾顆牙齒,不過除此以外並沒有其他牙齒。然而,切齒龍的上下顎卻有一整排牙,而且吻部前端還有四顆突出的牙齒,其中第一顆既長且強壯,呈扁平狀,內面的磨損痕跡清晰可見。類似的磨損模式也可以在以堅硬植物為食的嚙齒類動物身上看到。這個特徵表示切齒龍並不像其他偷蛋龍下目動物以種子為食,也不像大多數獸腳亞目動物吃肉,實際上是一種草食性動物!

切齒龍在上下顎後方的牙齒呈簡單的錐狀結構,同樣有磨損面,進一步顯示這種動物以植物為食。牠還有其他特出於偷蛋龍下目的頭骨特徵。 偷蛋龍下目動物的頭骨大多短小且呈方形,相較之下,切齒龍那十公分長的頭骨就顯得更為細長。此外,儘管切齒龍的頭骨並不重,它在中空和脆弱的程度上並不如其他偷蛋龍下目動物;也許切齒龍的頭骨必須堅硬些,才能承受相關於咀嚼植物的強大咬合力道。

四、原角龍

原角龍  

 

 

原角龍PROTOCERATOPS
意義:「早期有角的臉」。發音:pro-toe-SER-a-tops

原角龍是另一種知名極高的角龍下目動物, 初次出土於洛依˙查普曼˙安德魯斯在中亞地區探勘期間(見第182頁),目前在戈壁沙漠挖掘到的化石則超過一百具。原角龍是迅掠龍最喜愛的獵物之一,其出土化石數量之龐大,證明了牠是演化相當成功的一類恐龍。

在白堊紀晚期角龍科動物的演化研究中,原角龍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演化序列的角度來看,原角龍是非常重要的橋梁,將身形圓滑的早期小型種類如鸚鵡嘴龍,和後期體型較大行動緩慢的種類如三角龍等連接了起來。原角龍顯然比鸚鵡嘴龍還要進化,因為牠身上具有幾個較晚期角龍下目動物的特徵,是鸚鵡嘴龍身上看不到的。舉例來說,鸚鵡嘴龍以雙腳行動,頭骨上無頸盾,而原角龍則以四足行走, 頭骨後方有精巧的板狀頸盾向後突出。儘管如此,原角龍和三角龍等不同,並沒有擴大的鼻孔、鼻角和支撐骨盆用的額外椎體。

原角龍是一類小型草食性動物,體型相當於綿羊,而牠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也和綿羊差不多:以低矮植物為食的小型廣食性動物。原角龍的喙又大又尖銳,牙齒呈剪刀狀排列,頸盾有強壯的顎部肌肉附著──這些都是幫助原角龍啃食灌木草叢的特徵。頸盾可能與吸引異性有關;雄性的頸盾似乎比雌性來得大且明顯。

恐龍選美投票期間::2012-03-08 12:00:00 ~ 2012-04-07

恐龍選美投票網址:<點我進入參選網址>

下回預告……誰長得最有「個龍特色」?

敬請鎖定好讀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