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立體書.jpg

羅織經

 有史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

 來俊臣◎原著/馬樹全◎譯註

【類別】:人生哲學;中國文學

【出版日】:西元2016年10月1日

【開本/頁數/定價】:14.8*21公分/480頁/定價300元

【ISBN】:978-986-178-399-4

【適讀年齡】:無分齡  
 

好人如何被陷害?壞人如何挖坑給人跳?

這是一本羅織罪狀、陷害無辜的「害人寶典」。

讓狄仁傑看完直冒冷汗,連武則天看完都汗顏!

 

本書特色──

◎原文:亡佚千年的唐代《羅織經》原文。

◎譯文:逐字逐句白話譯文,便於理解。

◎釋評:闡述原典,解析精要,發人深省。

◎事典:相關歷史人物事例,鑑古推今。

 

財經專家、TVBS歡樂台【上班這黨事】固定來賓/盧燕俐 防患推薦

 

共為羅織,構陷無辜。自唐之宗室與朝廷之士,日被告捕,不可勝數,天下之人,為之仄足。──《新唐書》

它(武周王朝)在歷史上出現短短十六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一部《羅織經》。──柏楊‧《中國人史綱》

沒有狼,羊就會退化。對我們這些過慣了安穩日子的人來說,讀讀這一千多年前的「殘酷文學」,未嘗不是件好事。──搜狐網 

 

只有了解邪惡,才能戰勝邪惡!

《羅織經》由著名的唐代大奸臣來俊臣撰寫,一提到唐代武則天時期的來俊臣,人們首先想到他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請君入甕」的發明者,但少有人知道他曾編寫過一本流傳至今集邪惡智慧之大全的「酷吏秘笈」──《羅織經》

《羅織經》就是一部專門教人如何「羅織」罪狀、陷害無辜的書籍,有人評價此書是「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第一部由酷吏所寫,赤裸裸的施惡告白,第一部集邪惡智慧於大成的詭計全書,第一次揭示了奸臣為何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

相傳與來俊臣齊名的酷吏周興臨死之際看過此書,自歎弗如甘願受死,宰相狄仁傑閱罷此書,冷汗直冒,連女皇武則天看完此書,也歎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近代學者柏楊在注疏《資治通鑒》時,也曾對此書做過這樣的評價,「武周王朝在歷史上出現短短十六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一部《羅織經》。」

本書共分十二卷,分別為閱人卷、事上卷、治下卷、控權卷、制敵卷、固榮卷、保身卷、察奸卷、謀劃卷、問罪卷、刑罰卷、瓜蔓卷,每卷專講一個問題,全書通篇毫不掩飾地論述了當時為官做人種種陰險毒辣的手段,直面人性的醜惡之處,標榜與傳統道德相悖的價值觀。

來俊臣早已逝去,但他的害人哲學並未就此消失,現代社會仍處處可見其害人手段。本書讓世人認清奸人面目,識破惡人伎倆,存留歷史真實,從反面認知人性的目的,我們在保留本書原貌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對全書作了逐段逐句的解釋評議。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更形象地瞭解和識別惡人的手段,吸取教訓,本書在每一釋評之後,又根據史實,編寫了相關的事典。使讀者可以從反面汲取有益的東西,在紛繁複雜的世象中,能防誣反騙,識破伎倆,勿受其害。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視。他們害人無數,一方面源於他們心狠手辣、無恥之極;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機和手段實不乏「高明」。正直善良的人們如果小看了他們,難免會吃虧上當、遭其暗算。從這個意義上說,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們洞悉其奸,勿受其害。

 

//作者簡介//

來俊臣(651-697)

唐雍州萬年人。武則天執政時的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與其黨羽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後以謀反伏誅。

馬樹全

中國古籍整理專家,曾國藩研究專家。曾譯註出版古籍《羅織經》、《止學》、《小人經》(又名榮枯鑒)、《守弱學》等書。

 

//目錄//

第一卷 閱人卷 /第二卷 事上卷/第三卷 治下卷/第四卷 控權卷 /第五卷 制敵卷/第六卷 固榮卷/第七卷 保身卷 /第八卷 察奸卷 /第九卷 謀劃卷 /第十卷 問罪卷/第十一卷 刑罰卷/第十二卷 瓜蔓卷

 

//購書來這//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9833

晨星網路書店 https://www.morningstar.com.tw/BookInfo.aspx?BookNo=1002060

 

//內頁版型//

0930_1.jpg

 

0930_3.jpg

0930_4.jpg

 //書摘//

第十卷 問罪卷

原文

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罪不自昭,密而舉之則顯。

譯文

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加罪於人必須先確定人選。罪行不會自動暴露,密告並檢舉他就會讓罪行顯現。

釋評

來俊臣、萬國俊之流,害人有一套完備的理論和方法,先確定人選,再由特務們向有關部門告密和寫檢舉信件,這便是他們害人的第一步驟。對象的確定是有學問的,他們不喜歡的人和皇上要排斥的人,自是對象之一;他們認為妨礙自己前途和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對手的人,又是對象之二;至於那些德高望重和正直忠義的人,即使和他們無怨無仇,由於立場不同,自也是對象之三。如此只要他們能想像出來,任何人都可成為他們陷害的對象。

害人總要有些藉口,誣告和無中生有地揭發罪行,便為他們抓人作了很好的鋪墊。罪行屬實與否並不重要,只要是人落其手,他們便掌握了主動;只要人有了嫌疑,他們就有機可乘。這是輿論上的造勢,冤獄常便始於此處。

事典

狄仁傑的冤案

武則天當上女皇之後,重用武氏家族的人,以武承嗣為首的武姓宗戚一時人人顯貴,橫行朝野。宰相狄仁傑不肯諂媚他們,有時還頂撞武承嗣於朝堂之上,於是成了武承嗣等人的眼中釘,他們便思量陷害狄仁傑的毒計。

武承嗣找來來俊臣、萬國俊等酷吏商議此事,武承嗣先是罵了一頓狄仁傑,後說:「你們主管司法,明日便將他抓了,以解我心頭之氣。」

來俊臣不慌不忙地說:「大人此舉,怕是不妥。」

武承嗣把眼一橫,怒道:「你是為狄仁傑說情嗎?」

來俊臣忙道不敢,他諂媚說:「下官是為大人著想啊。那狄仁傑非比常人,皇上信賴於他,此人又頗有名望,如果沒有適當的罪名便貿然動手,皇上那裡都交待不了,又怎能置他於死地呢?依下官之見,我們還要廣造輿論,令其背上罪名,這樣下手就方便多了,皇上也不會再說什麼。」

武承嗣目現猶疑,萬國俊便在旁補充道:「來大人所言甚是。下官這就安排人手,告密、檢舉狄仁傑意圖謀反,大人再據此上奏皇上,這般雙管齊下,狄仁傑自是在劫難逃,大人也可不露痕跡了。」

武承嗣首肯此事,來俊臣、萬國俊便讓人到官府告密,給御史寫檢舉信。武承嗣拿著這些信件,上奏武則天。武則天將信將疑之下,便讓來俊臣、萬國俊等人審訊此案。

狄仁傑深知來俊臣等人的陰毒,為了麻痹他們,為自己贏得向武則天表白的時間,他竟在審訊時一口認下罪名,沒有一絲辯解。來俊臣等人十分驚訝,卻由此不再對他動用酷刑,只將他關在牢中,嚴加看管。

狄仁傑在獄中用血寫成鳴冤的表章,把它暗藏在棉衣裡面,讓獄吏送回家清洗。獄吏見是一件棉衣,沒有在意,便讓人送至其家。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心知父親此刻送衣回家,必有緣故,他仔細拆開查看,於是拿出血書,直接上告到武則天那裡。武則天命人把狄仁傑押到她的面前,對他說:「你已招供,今又令子傳書,可是為何?」

狄仁傑連呼冤枉,口道:「當時酷吏在側,如我不招,必被其打死,又怎能面聖陳冤呢?他們造謠陷我,還請皇上明察。」

狄仁傑藉此又將酷吏的惡行講述一遍,武則天不置一詞;但因她憐惜狄仁傑之才,又有事倚重於他,這才將他釋放。

--------------------------------------------------

原文

人無不黨,罪一人可舉其眾;供必無缺,善修之毋違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譯文

人沒有不結黨成群的,給一人定罪便可揭發出他的同夥;供狀必須沒有破綻,把被告供狀編撰修補,但又不違反真實的部分。事情做到這樣,罪名就可以成立了。

釋評

製造冤案、陷害無辜,酷吏們的手段不可不察。這裡既有他們的行事理論和思想,更有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操作細節。認識了這些人們不僅從此看清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更重要的還是知己知彼,預防在先,以免受其害。許多人正是由於自恃身正無私,低估了酷吏興風作浪的能力才致禍的。更有人不識酷吏的「巧妙」手法和「瞞天」之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便被他們做成了「鐵案」,欺世盜名。

酷吏們借題發揮,把自己要打擊的人,硬是拉進一件與他們毫不相關的罪案中;然後又弄虛作假,讓所謂的口供完全合乎犯罪的邏輯和真實。如此一來,人證物證俱在,被陷害的人便在法律程式完備的情況下,被名正言順地定罪了。

事典

長孫無忌的誘供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舅,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太子李承乾被廢後,李世民認為晉王李治懦弱寡斷,並不想立他為太子。李世民先是欲立魏王李泰,後因長孫無忌反對作罷;他一心想立吳王李恪,也因長孫無忌苦諫未果。為此,長孫無忌和二位王子都結下了仇怨,彼此為敵。

晉王李治後來登基即位,是為唐高宗。不久,魏王李泰去世,長孫無忌鬆了一口氣,便把目光集中在吳王李恪身上。他怕李恪一旦得勢,便會向他發洩不能成為太子和皇帝的怨恨,所以總想找機會把他除掉。

名相房玄齡之子房遺愛謀反案暴露後,長孫無忌負責審訊。他心中竊喜,信誓旦旦地對唐高宗說:「皇上所託,老臣決不辱命。以臣看來,房遺愛官小職微,恐不是真正的幕後元兇;如若審出要犯,事關皇上至親,還請皇上莫要仁慈,嚴加治罪,否則,老臣的命就不保了。」

高宗皇帝猜想這是長孫無忌或是為了行事方便,才會有如此要求,於是不暇思索地便答應下來。長孫無忌暗中得意,他之所以有此一說,原是早為他以後陷害吳王李恪打下伏筆,到時好讓高宗皇帝不以為驚,也可以堅持治他的罪,不使高宗皇帝有所偏袒。

房遺愛沒有其父的謀略和見識,他之所以心生反意,完全是受他那身為公主的夫人所惑。他的夫人淫蕩成性,廣招面首,後來醜事廣傳,夫人怕事發獲罪,於是鼓動房遺愛謀反。

長孫無忌接手此案,他先是對房遺愛動用重刑,後又對房遺愛說:「到了這個地步,你何必受皮肉之苦呢?你若招認,我也許還能幫你,求皇上法外施恩,免你一死。」

房遺愛受刑不住,又對長孫無忌心存幻想,便把同謀之人一一招出,不再抵賴。長孫無忌聽完,把臉一沉,厲聲喝道:「我如此對你,你卻不思立功贖罪,存心包庇奸臣,難道你真不想活了嗎?」

房遺愛連稱冤枉,他苦聲說:「大人關愛,罪人感激不盡,哪敢欺騙大人呢?就這些了,決無隱瞞。」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忽作一笑,他拍打了一下房遺愛的肩膀,低聲說:「你是個聰明人,自不會為別人開脫抵罪,自誤終生吧。吳王李恪一向自恃狂妄,他要當皇帝的野心日久,難道他就和此事無關?我勸你還是老實招認,有了幕後主謀,在皇上面前我才好為你說話呀。」

受此暗示,房遺愛為了自保脫罪,便信口胡說自己乃是受了吳王李恪的指使,他又東拉西扯,故意把事情編得有頭有尾。長孫無忌錄下口供,又反覆修改補充,直到此事編造得別人看不出虛假,他這才讓房遺愛簽字畫押,然後直接呈送給了高宗皇帝。

面對鐵證,高宗皇帝雖心有狐疑,卻不由得不信。結果此案中人皆被處死,吳王李恪卻是無罪冤死。長孫無忌見李恪已除,索性又把吳王的親信和他不滿的人,都牽進房遺愛的謀反案中,把他們統統發配嶺南。

arrow
arrow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