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use01.jpg 亞森.羅蘋冒險系列04/好讀出版
奇巖城
 L'Aiguille creuse


【作者】:
莫里斯•盧布朗◎原著、蘇瑩文◎譯
【出版日】:西元2010年11月15日  
【規格】:14.8*21公分/264頁/單色
【條碼/定價】:9789861781662/250元

★亞馬遜網路書店五顆星推薦

★全球知名網路書櫃「好讀」(goodreads)讀者五顆星推薦

★《奇巖城》是最為流行的亞森‧羅蘋偵探故事,與《813之謎》並列為盧布朗最著名的作品。──閱讀者網路書店(Reader Store

★強烈的神祕感串聯了整本書的情節,主要人物伊席鐸.伯特雷堪稱少年版福爾摩斯,他與羅蘋的交手,帶出這名怪盜討喜的魅力。兩位主角共同譜出了《奇巖城》這場精采遊戲。──「閱覽室」推理網站(The Reader Room

★推理評論名家/作家  冬陽、既晴、顏九笙聯名推薦(依照姓名筆劃順序)

學生偵探智鬥紳士怪盜
一場撲朔迷離的對決,大呼過癮的捉捕羅蘋之旅!

亞森.羅蘋行竊失手受傷生

人人關注的卻是少年英雄伯特雷即將逮住怪盜。
面對三方追捕,羅蘋這次能夠全身而退嗎?


深夜的城堡,發生了一樁離奇竊案,中槍的亞森.羅蘋被手下偷偷接走不知其蹤。在警方辦案過程中,出現一位號稱「少年福爾摩斯」的學生偵探伯特雷,循線追索出亞森.羅蘋的藏身地點,怪盜被逼得現身數度反擊。

追查整起事件過程中所發現的密碼紙條,暗藏著法國王室的機密。莫名出現的兩具屍體,加上包括葛尼瑪、福爾摩斯等人遭綁架事件,錯綜複雜的劇情當中,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主導者、最後的贏家,不到最後不見分曉!

作者簡介
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 1864 -1941)
莫里斯盧布朗,1864年出生於法國盧昂,在研習法律之後,投入新聞工作。盧布朗在1907年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作品《怪盜紳士亞森羅蘋》之後,書中主人翁廣受讀者喜愛,盧布朗隨後以亞森羅蘋為主角,撰寫出多達二十冊共收錄數十則故事的冒險小說系列,包括《怪盜與名偵探》(1908)、《奇巖城》(1909)、《水晶瓶塞》(1912)、《八大奇案》(1923)、《魔女的復仇》(1935)等。莫里斯盧布朗1941年卒於法國南部的佩皮尼昂。

譯者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為英、法文自由譯者。譯有《再見,寶貝再見》、《蒼白冥途》、《最高權力――西塞羅執政之路》、《沉默的十月》、《停屍間日誌》、《遺失的薩林魔法書》、《怪盜紳士亞森.羅蘋》等書。

專家推薦
《奇巖城》短推薦文
文/推理評論名家 冬陽

    讀者諸君閱讀《奇巖城》一書前,請容我在此提出三個簡短提醒:
    首先要提醒的是,閱讀亞森.羅蘋冒險故事之時,要特別注意兩個時間──一是故事發生的時間,一是作品發表的時間。也就是說,羅蘋的冒險故事不一定按時間順序出版,但是登場人物卻有其來歷,可能先前早已與羅蘋交手過,建立起宿敵或密友的關係。
    以本書《奇巖城》為例,作者莫里斯.盧布朗於一九○九年發表,故事時間則設定在前一年,一九○八年,彼時羅蘋已歷經過兩段婚姻,與夏洛克.福爾摩斯交手過三次(第一次發生在短篇故事〈遲來的福爾摩斯〉,收錄在《怪盜紳士亞森.羅蘋》;接下來兩次是中篇故事,收錄在《怪盜與名偵探》,這次是兩人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對決。
    第二個要提醒的是本書的中文書名。《奇巖城》法文原書名為《L'Aiguille creuse》,英譯《The Hollow Needle》,直接中譯應為《空心針》。之所以譯為《奇巖城》,應可追溯至日本當年翻譯羅蘋全集作品時,採用了「奇巖城」為書名,日後台灣出版社自日文版翻譯此書時沿用至今(另有其他中譯版定名《空心岩柱》,與原書名亦有偏差)。
    第三,本書為亞森.羅蘋冒險故事中的第一部長篇作品。為與短篇故事有所區隔,除了篇幅增長、架構擴大之外,故事中更一口氣推出三個偵探角色與羅蘋周旋──包括自登場作便已現身、成為固定班底的葛尼瑪探長,前述英國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柯南.道爾所創造的正牌福爾摩斯叫Sherlock Holmes,盧布朗則戲仿取名Herlock Sholmes),以及首次登場的高中生偵探伊席鐸.伯特雷。由於盧布朗當初乃受邀撰寫偵探推理故事,因此早期作品的人物設定上屢屢可見前輩的影子。例如主角羅蘋可視為英國作家洪納(E. W. Hornung)筆下神偷萊佛士(A. J. Raffles)的分身,學生偵探伯特雷則仿同胞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歌劇魅影》小說原著作者)在《黃色房間的秘密》中一鳴驚人的少年偵探約瑟夫.胡爾達必(Joseph Rouletabille)。
    提出這三個提醒,是希望能額外增添各位的閱讀樂趣,尤其推理小說在台灣已然成為穩定的大眾閱讀類型時,亞森.羅蘋的冒險早已不該是當年改寫給青少年甚至兒童閱讀的模樣,應是老少咸宜、具有高度文學價值的小說讀物。因此,有更多推理小說創作概念上的傳承應在此刻重新被認識,包括在《奇巖城》一書中採取多次「逆轉」(twisted)、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緊湊布局手法,並非現代懸疑、驚悚小說的專利,早在一個世紀前的羅蘋冒險故事中便已存在,其精采度亦不輸今日,且具有更高的原創性,值得好好一讀。在此推薦。


亞森.羅蘋版的國家寶藏--談《奇巖城》

文/推理作家 既晴

    以作品的整體水準而論,情節曲折離奇、人物刻畫鮮明的《813之謎》(813,1910),堪稱亞森.羅蘋長篇探案的最高傑作,不過,早《813之謎》一年發表的《奇巖城》(L'Aiguille creuse,1909),則應是書迷公認最鍾愛的一部。
    若不談同一年莫里斯.盧布朗稍早發表的戲劇作品《羅蘋的冒險》(Arsène Lupin),作為羅蘋長篇小說首部曲的《奇巖城》,是自羅蘋誕生以後,把原本只活躍在《怪盜紳士亞森.羅蘋》(Arsène Lupin, Gentleman-Cambrioleur,1907)與《怪盜與名偵探》(Arsène Lupin contre Herlock Sholmès,1907)兩個短篇集的怪盜羅蘋,作了一次集大成的演出,其中,讀者將領略到羅蘋探案裡所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包括兇殺、暗號、變裝、戀愛、冒險、尋寶等多種元素,而對於羅蘋其人神秘的身家背景,也會有完整的瞭解。
    《奇巖城》的法文書名原意是「空心的針」,是故事裡暗號解謎的重點,英書名即直譯為《Hollow Needle》,不過,日本翻譯家保篠龍緒卻認為此一書名對日本人而言不易理解,於是在參酌故事內容後,大膽將書名改譯成《奇巖城》,被認為很能傳達作品本意,大獲贊同,因而沿用至今。華文出版界也遵循了這個譯名。
    本作之所以深受讀者喜愛,第一個因素是起用十七歲的少年偵探伊席鐸.伯特雷(Isidore Beautrelet)。伯特雷的人物原型,是法國推理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黃色房間的秘密》(Le mystère de la chambre jaune,1907)裡擔綱偵探角色的十八歲青年記者約瑟夫.胡爾達必(Joseph Rouletabille)。極為年輕的伯特雷貫串全書,不斷提出超乎想像的推論,與羅蘋周旋到底,風頭之健,大大超越了巴黎保安局的葛尼瑪探長(l’inspecteur principal Ganimard)與諧仿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英國偵探赫洛克.休爾梅斯(Herlock Sholmès),使《奇巖城》呈現出少年推理讀物大鬥智、大冒險的華麗氣氛。日本後來又將《奇巖城》改寫成兒童讀物,同樣也有中文譯本,影響層面也就更深、更廣了。   
    其次,從暗號推理的角度來看,《奇巖城》繼承了艾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金甲蟲〉(The Gold-Bug,1843)中針對英文語系特徵的「假設、演繹、證明」的三段式論理精神,盧布朗針對法文語系的構成,也展現了精確而驚奇的推理,不僅如此,他還利用密碼中隱晦的字句設計了多重逆轉,讓原本屬於邏輯分析的枯燥過程,變得更佳高潮迭起。
    當然,還是要回歸到故事本身的戲劇張力。以豪宅入侵兇殺案為始,連接盜賊消失事件,待神秘暗號出現後,則是偵探與怪盜的對決,層出不窮的意外性,令人目不暇給、驚呼連連,而關於暗號中所指向的「最後終點」(由於涉及謎底,請恕我模糊帶過),場景之雄偉壯闊,與歷史事件的糾葛之深,已成為冒險推理類型的經典段落。
最後,關於這個「最後終點」,在法國不但真有其地,還建有一座「莫里斯.盧布朗紀念館」(Maison Maurice Leblanc),又稱「亞森.羅蘋的隱居之家」(Le Clos Arsène Lupin),非常值得讀過《奇巖城》、喜愛羅蘋的朋友們前去一遊。   


羅蘋與他的最佳對手(不是福爾摩斯!)
文/推理評論名家 顏九笙

  你所知的亞森‧羅蘋是怎麼樣的角色?絕不殺人、帥到簡直不真實、嘍囉用都用不完、易容術超強的愛國俠盜?(他加入外籍兵團為國效命的那段時間,是否還能繼續貫徹「不殺」原則?)如果你對他的了解,大半來自東方出版社經過翻譯改寫的簡化版,那你絕對有必要一讀未經削減的成人版本。甚至就算你已經讀過小知堂在九年前推出的舊譯本,現在好讀出版的《奇巖城》新譯本也絕對值得再讀一次,我認真掛保證。
  雖然我是羅蘋迷,但「以前」我對《奇巖城》其實沒什麼興趣。我對羅蘋系列短篇集的評價,本來就高於長篇——短篇小說要是沒有優秀紮實的核心構想,就無法成篇;長篇小說反而比較容易利用刺激的動作場面或意外轉折來製造張力,對於我的推理魂來說,當然是短篇集帶來的滿足感比較大。《奇巖城》的故事雖然沒有結構鬆散的問題(畢竟是早期的長篇,盧布朗腦子裡的構想都還很新鮮,謎團一個接一個,安排得十分緊湊),主軸卻是羅蘋和少年偵探伊席鐸‧伯特雷的對抗——有很多時候,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伯特雷這個角色,像我這種有羅蘋上癮症的讀者,往往會有一股衝動要跳過關於他的部分,叫羅蘋趕快出來面對觀眾。
  不過,那是「以前」的想法了。這回我有點懶洋洋地打開新版譯本,結果卻發現我進入了一個新世界。舊有全譯本的細微誤譯更正了,而且蘇瑩文小姐的譯筆更加生動傳神(文字編輯或許也有功勞),讓我第一次發現,青澀可愛的少年偵探伯特雷也值得讀者付出全副的注意力;在羅蘋的無數偵探對手之中,他比盧布朗描寫的傻瓜版福爾摩斯、或者慢半拍的葛尼瑪更鮮活有力,他和羅蘋就像是光與影,彼此襯托對照。
  讀過「成人版」的羅蘋,你就會發現羅蘋果然不是「好人」。他或許不喜歡傷人,他或許表面上風度翩翩,但為了達成目的,他還是可以非常粗魯,以暴力威脅他人;更過份的是,他用計騙了別人以後,還忍不住要狂妄地炫耀一番——比別人聰明大膽、卻終究涉世未深的伯特雷,就因此屢屢功虧一簣,甚至被逼得掉下眼淚。稍有正義感的讀者,都會同情這位純真的少年吧。所以羅蘋其實是個討厭鬼嗎?我們必須承認,他的人格頗有缺陷,他不是兒童版裡那位無瑕的成熟紳士,他有時候好勝心強到很幼稚,但他面對危機也談笑自若的輕鬆態度、讓人哭笑不得的反諷幽默感,終究連敵人都為之折服——你看,伯特雷終究還是被他逗笑了嘛。
  不知道盧布朗是否覺得伯特雷太有潛力,可能會威脅到羅蘋的地位,後來這位少年偵探就沒再出現了。所以請大家好好珍惜這本書吧,這是充滿魅力的青年賊王與少年偵探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精彩對決!

【腐趣味注意】

       對於從未接觸過「成人版」羅蘋的讀者,我要再強調一下:羅蘋真的不是正派的人,個性很戲劇化,有過度自大的傾向(爆),講話有時頗惡毒,所以……如果你發現你真的不喜歡他,這也不奇怪啦,那只是表示你真的人很好又很正直。   我還要再強調一下,這個版本的譯文真的比較生動流利,所以讓我注意到以前完全看漏的事情……少年偵探伯特雷跟羅蘋的互動啊~(羞)。總之那個 模式就是,壞男人羅蘋是把好孩子伯特雷欺負到哭伯特雷生氣了,羅蘋逗他笑伯特雷一笑,羅蘋就繼續做過份的事惹毛他,然後跑掉,藉此引誘伯特雷追上來伯特雷真的追上來了,羅蘋很高興地向他炫耀自己多聰明多厲害多有錢……   

     這是透過腐眼看到的情節,當然有點扭曲,最大的扭曲就是女主角蕾夢在我眼中隱形了Orz。以下有雷:可 是我實在討厭《奇巖城》硬要來個悲劇結局,所以下意識不願意多想蕾夢。不過這也沒辦法,蕾夢非死不可啊。……這反映了某種以前的性道德觀點:如果羅蘋愛上 好人家的閨秀,他就不可以跟她玩三個月就切八段,而是非娶她不可,而且一定要發誓安定下來不做賊;但問題是羅蘋不做賊,故事就接不下去,所以良家婦女就一 定要光榮退場;光榮退場的辦法不多,盧布朗通常都是讓她們死掉,或者想辦法說明羅蘋跟女生之間是清白的(早期有一個故事是女方自動出家當修女,羅蘋連她的 手都沒摸過,晚期則有一個女生主動跟羅蘋說掰掰,他們只有很清純地啾一下)。到後來,盧布朗也發現讓羅蘋跟清純玉女談戀愛很麻煩,所以後期的「羅蘋女郎」 通常是中下階層的職業婦女、演藝人員、離婚或寡居的成熟女子,這樣身份的女性「貞操問題」沒那麼嚴重,可以一集換一個(通常在故事結尾會暗示,她們跟羅蘋 的關係大概能維持幾個月,然後瀟灑地分手)。


目錄
Chapter 1  槍聲響起
Chapter 2  學生偵探伯特雷
Chapter 3  屍體
Chapter 4  面對面
Chapter 5  追蹤
Chapter 6  歷史上的祕密
Chapter 7  「針」的專書
Chapter 8  從凱撒大帝到亞森羅蘋
Chapter 9  芝麻開門!
Chapter 10 法國國王的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