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體書0227權謀書  

好讀出版/經典智慧57

權謀書 成功者的智謀術 

張居正◎原著、史半山◎譯註

【類別】:人生智慧;政治權謀
【出版日】:2013415
【開本/頁數/定價】:14.8cm X 21cm288頁/定價250

成功者閉口不談,卻運用得爐火純青的十三招權謀術
永遠的智慧象徵、中國經濟第一人,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畢生智慧精華
留給明朝的是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政局,
留給後人的是一本教人如何運用智謀之術、獲得成功的秘笈。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入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十三大權謀招數:

「智察」: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並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籌謀」:謀定而思動,后發制人則勝機已握。
「用人」:第一印象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因為小人更擅偽術。
「事上」:讓上司高興,不如為他分憂。
「避禍」:以無示有,可獲得利益;以無示無,可消弭災禍。
「度勢」:智者不僅能夠把握勢,利用勢,還能夠造勢。
「攻心」:攻取人心,就要用理來說服,用感情來打動,用義來引導,用威來震懾。
「權奇」:計謀沒有好壞高低,能適用者為上策。
「謬數」:或先機制勝,或以靜制動。
「機變」:當你無法跑得更快時,就要想到如何讓追你的人跑得慢些。
「諷誄」:勸諫的時機比勸諫的語言更重要。
「中傷」:讒言就像利器,一句巧語,就會勝過千軍萬馬。
「美色」: 用金錢、用美色來撈取利益,看起來老套,但很有效。

作者簡介

張居正

字叔大,明神宗朝執掌大權的內閣首輔,雷厲風行的改革家。居正有天造之才,幾乎以一己之力實現了明代中興,成為世界名相。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對權謀術的諳熟使他對人、事的掌控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這本塵封的殘卷《權謀書》正是對一代權相張居正處世兵法的最精彩總結。

史半山

中國古籍研究專家,曾譯註出版《權謀書》、《仕經》等多本文言古籍。

前言

權謀術是應用於人際關係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運用得好,權謀術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為一門藝術,令人賞心悅目,擊節讚賞。無論在政治、外交、軍事領域,還是在最為普通的人際交往中,權謀術其實無處不在。

中國的歷史,從中國最早的文字史料,如春秋時的《左傳》,一直綿延到今天的各個領域,權謀術一直在裡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只不過人們對此避而不談罷了。
人們避諱談論權謀術,原因有二:

一是在中國思想文化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思想。儒家傳統重倫理,講道義,強調以仁孝治天下,而權謀術則為道、法諸家所重。但到了東漢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此權謀術被視為陰謀智術而受到貶抑。

二是權謀術也確是雙刃劍。它固然是克敵制勝的謀略和戰術,但如果不與理想和道義相聯繫,也確實可以成為野心家和陰謀家的有利武器。事實上,野心家、陰謀家喜愛玩弄權術,也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道義,不那麼光明磊落,因此必須借助於陰謀。中國傳統中有「道」、「術」之分,所謂道,與宇宙人生相關,和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相聯繫。而術,卻只是達到某種眼前的、局部的現實利益的手段而已,而與國計民生了無關係。前者是智慧,而後者才真的是陰謀。

但就其謀略本身來講,你很難判定它是道還是術,關鍵在於為何所用。實現個人野心,謀取個人利益離不開謀略,而要一展宏偉的政治抱負,治國平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也同樣需要謀略;在政治鬥爭中,造謠中傷,投機鑽營,需要謀略,而剷除奸佞,保全自身也同樣離不開謀略。然而我們今天介紹權謀術,絕非鼓勵人們去玩弄這些權術,而是首先使人們認識到權謀術的雙重性,立本修身,吸收其積極因素,並把這種藝術巧妙地運用到正當的人際關係和工作中去。

由於上面提到的原因,權謀術在我國只是一種應用技術,而很少有人從理論上系統地加以研究和總結。很少並不等於沒有,說很少無非是與它的極為廣泛的應用相比較而言罷了。從相傳為姜太公所撰的最早一部兵書《六韜》,到《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一直到明代劉基的《戰論》,雖然形式上是兵書,但裡面的智謀完全可以,事實上也的確運用到了其他的領域中。陸賈和漢高祖劉邦爭論,說馬背上得天下,卻並不能在馬背上治天下,使劉邦怦然心動,要他把所想所說的寫出來給他看。於是陸賈撰文十二篇,據說他每寫好一篇,就拿去給劉邦看,劉邦看了連聲叫好,左右三呼萬歲。劉邦把這些文章輯在一起,起名叫《新語》。《新語》裡面談到的也正是謀略。此外,劉向的《說苑》、劉基的《鬱離子》、馮夢龍所輯的《智囊》,都屬於這類著述。而《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小說,但裡面描寫的也多是謀略,因此才膾炙人口,得以廣泛流傳。

政治家們閉口不談權謀術,卻深入鑽研,並把權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這就像軍事家善於打仗,卻沒有留下兵書一樣。雖然沒有這方面的著述傳世,但不等於沒有理論,也不一定沒有總結,而是有的人把自己的心得作為秘笈,不以示人而已。這裡輯錄注釋的《殘卷》,傳為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所著。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諡號「文忠」,他生逢明代由強到衰的轉捩點,任首輔十年,大力回天,使本來已一蹶不振的大明王朝重新煥發了希望和生機。他目光遠大,見解深刻,加上一系列適宜的政策和嚴明的法紀,懲治了腐敗,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生產,也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他成為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和經濟理論家關注的「中國經濟第一人」,被載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史冊。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讚譽他為「宰相之傑」,二十世紀為他作傳的朱東潤也稱: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雖多,但是像張居正那樣劃朝代的人物,實在數不上幾個。從隆慶六年到萬曆十年之中,這整整的十年,居正佔有政局的全面,再也沒有能和他比擬的人物。這個時期以前的數十年,整個政局是混亂的,以後數十年,還是混亂;只有這十年之中,是比較清明的時代,中國在安定的狀態中,獲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一切都是居正的大功。」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他的《萬曆十五年》中,對張居正作了生動地描述:

「張居正似乎永遠是智慧的象徵。他眉目軒朗,長須,而且注意修飾,袍服每天都像嶄新的一樣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儀錶相一致。他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頗合乎中國古語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張居正早慧,據說他本該十三歲就中舉,因為湖廣總督顧磷愛惜人才,擔心他過於順利,少年得志,會自滿起來,葬送一生,就叫人沒有取他。三年後居正中舉,顧磷把自己的犀帶贈給他,勉勵他要為國成材。張居正熟讀經史,不然以後也沒法去指導皇帝讀書。他也深通權謀之術,不然就無法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漩渦中生存,更遑論權傾朝野,一手遮天。這部《殘卷》並不見於《張文忠公全集》,稱為《殘卷》,也只是後人根據彙集整理張公有關權謀經籍而起的名字。因為這是清末人在拆除舊宅時發現的幾本紙卷,因為年代久遠,加上鼠齧,已經殘缺不全了。只是上面注明是明代張居正所撰。後來因為戰亂,此紙卷早已失落。現在的版本是源自一位日本學者當年的手抄本,藏在東京帝大的圖書館中。
張居正為官之初,嚴嵩當國,他鬱鬱不得志,曾請假三年,回到家鄉江陵,在讀書和詩酒中度日。很多人把他的這一階段的人生看成是消極的,我意不然。這固然是見勢不可為,而全身避禍之道,但未嘗不包含了養精蓄銳,以求日後一搏的雄才大略。最重要的是,他以前雖熟讀經史,但都是以空對空,而現在有了一定的政治經驗,聯繫現實去讀,效果自然不同。我想他可能把讀書的體會和心得隨手寫下,作為日後從政的秘笈。很有可能,這部書就是這一階段的產物。沒有收入集中,可能是要避開嫌疑,也可能這並不是他悉心寫出的作品,不想以此傳諸後世。另一個可能是,這是他後來為皇帝授課時的提要。當然,也不排除是別人寫的,誤當作張居正所作,或是他人託名所為。但無論如何,作為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權謀術著作,這部殘卷的參考價值是無可懷疑的。

現在對這部殘卷加以注釋,並附以相應歷史典故、人物簡介,並加以闡發,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至於原作中有觀點錯誤之處,或本人在譯注時有所紕漏,敬請讀者加以批評和指教。

史半山識於半山堂

目錄

智察卷 第一
籌謀卷 第二
用人卷 第三
事上卷 第四
避禍卷 第五
度勢卷 第六
攻心卷 第七
權奇卷 第八
謬數卷 第九
機變卷 第十
諷諫卷 第十一
中傷卷 第十二
美色卷 第十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好讀出版 的頭像
    好讀出版

    好讀出版部落格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