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_170331  

台灣民俗--傳統結婚儀式

作者:李文環、林怡君

台灣漢式婚俗,古禮有六項:問名、送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後來簡化為問名、送定、完聘、迎親等四禮,今人更簡化為訂婚和結婚等兩儀式。

問名、相親:傳統社會決定男女結婚 對象的儀式

「問名」就是由男女雙方家長進行議婚的過程。以前,男女婚姻是由父母決定的,家有適婚男子時,家長會請媒人探問女方家的意思,經幾次溝通後,由媒人交換男女雙方的「庚帖」。庚帖就是用大紅帖書寫男女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前會裝在禮擔盤子裡,交由媒人傳遞。雙方收到庚帖後,就趕緊燒香將它供在正廳神明祖先前達三天之久,三天過去若平安無事,這門婚事才能繼續談下去。接著會請算命先生來合男女八字,一切順利,這門婚事才能論及聘金和嫁妝等,以及男女雙方的各種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女方家長會「探門風」,也就是透過各種關係打探男方的人品和家風。若雙方都可以接受,至此,婚事才能確定。

「相親」是議婚過渡到今日自由戀愛,而由媒人媒合婚姻的方式。當雙方家庭都有意時,媒人就會安排一個好日子,帶著男方到女方家登門拜訪。雙方坐定後,女主角端著甜茶出來迎客,這是男女主角的第一次接觸,也是雙方家人打量的時候。當男主角很滿意眼前的佳人時,則將大紅包放在茶盤上,表示希望進一步發展,女主角若也覺得有意,則會以花生、芝麻、紅棗泡茶來款待客人,甚或留客人用餐。相反地,若女方在奉茶後並無
進一步表示,便只能期待下次的姻緣了!

在今日自由戀愛的社會,年輕男女對於婚姻的自我意識明確,昔日象徵家長具有主導婚姻大權的問名習俗,早已流為形式。相親則是都會男女結識、聯誼的管道,甚至成為一種婚姻介紹的專門行業。

訂婚:決定男女婚姻大事的儀式
訂婚包括傳統的「送定」和「完聘」,通過這兩項儀式的男女就是準新人了。

「送定」也叫小聘、文定,是指在婚姻談妥後,男方首次親自到女方家下聘的儀式。以前,下聘的聘禮繁多,但主要是禮餅、禮炮、禮燭、禮香和訂婚戒指及飾物,而當天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吃茶和掛手指。「完聘」又稱大聘,即古禮中的納采和納幣,男方於送定後擇期再送女方聘金、婚書和禮餅……等大禮。今人已經將送定和完聘統合為訂婚儀式,在這一天男女完成交換戒指和分送喜餅的儀式。

訂婚時,男方親自送聘禮到女方家,女方將收到的聘禮供於神明祖先前祭拜,接著準新郎和男方貴賓入席坐定,準新娘由媒人一一介紹見面,並奉上甜茶。一陣寒暄,甜茶喝完後,男方貴賓須以「壓茶甌」的紅包答
禮,這就是「吃茶」儀式。在以前,這個儀式是男方檢視女子面貌、身材、體態、舉止,亦即相親的一個過程;今日,則成為準新娘向男方長輩敬茶,初步認識雙方重要家族成員的儀式。

吃茶之後,就會舉行「掛手指」儀式。準新娘坐在正廳中央擺好的椅子,腳需用小椅子墊高,面向外端坐。傳統上,這個儀式都由男方長輩(多為婆婆)來進行,包括仔細端詳女子的手相怕有斷掌等,沒有問題後,再向準新娘掛帶以紅線繫結的金、銀兩個戒指,以示夫妻同心。今日,這個象徵永結同心的「掛手指」儀式,都是由準新人男女互為掛帶,而成為訂婚最重要的儀式。至此,訂婚儀式乃告完成,女方會辦酒席宴請男方,依南部的禮俗,酒席費用是由男方支付。不過,若是依北部的禮俗,訂婚日等同女子出嫁了,這天往往就會舉辦等同結婚的喜宴,迎親時就不再舉辦歸寧的酒席。

 

◎準新娘的成年禮之一:挽面
挽面俗稱「開臉」,這項具有美容並帶有成年禮的儀式,是希望準新娘能有煥然一新的姿容去面對新的未來。開臉儀式通常會請「好命人」來負責,用特殊的線拔去臉上汗毛。完成後,還要致贈好命人謝禮。

 

 
◎準新娘的成年禮之二:上頭
古代,女子十四至十六歲之間行「笄禮」,象徵成年,也就可以出嫁了。笄(ㄐㄧ),簪子,插住挽起的頭髮之用。笄禮就是改變髮型,並接受女性長輩的教誨。明清以後,這項女子成年禮多與婚禮合併舉行,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尚有結婚前女子行上頭(改變髮式)禮、請吃「上頭糕」的風俗。

傳統上,台灣也是以上頭為女子的成年禮。台灣女子的上頭禮,通常是在出嫁前一天舉行,女子端坐在正廳中央,請「好命人」來給準新娘梳頭,插上象徵成年的髮簪,再向神佛祖先祭拜,並向父母各敬一杯茶,上頭禮就告完成。

◎準新郎的成年禮:拜天公
家中有男丁結婚,習俗上於婚禮前一晚要拜天公,並延請家宅或境域內所信仰主神列位一同接受祭拜,以叩謝天公和神明保佑準新郎長大成人。首先於家中正廳或門前搭拜天公的上下桌,祭品與初九天公生大同小異,不過,下桌的牲禮要全豬、全羊,隆重者,並延請法師誦經、演戲等。


結婚儀式
 
◎食姊妹桌 新娘和姊妹淘離別的盛餐食姊妹桌
這是古早傳統新娘出嫁前和姊妹們的離別餐聚。有十二道菜餚,葷、菜各六道,姊妹們在席間說些吉利話語,祝福這位新娘婚姻美滿。惜別宴結束後,新娘就開始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化妝,並穿上結婚禮服,等待新郎的迎娶。

◎神前的結婚儀式 新人在神明祖先前的見證儀式
傳統漢式結婚是以神明祖先做為見證的儀式,整個流程約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新郎迎娶前,在家舉行祭告神明祖先的儀式。結婚當天,新郎沐浴更衣,穿上結婚禮服,吉時一到,在父親的引導下祭告祖先。通常先上排香,再行「三拜三叩」禮,慎重者還得頌讀祝文,並向新郎講些惕勉的話,例如:「今天是你娶妻的吉日,從今而後,你是一家之主,望你好自為之!」完成後,新郎就可以出發迎親。

其次,當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時,新娘也需向祖宗神靈行告別出嫁的儀式,形式差不多,新娘的父母親也會訓示諸如「出嫁後要謹慎小心,孝順公婆!」之類的話;最後,新郎迎娶新娘回家後,再度向神明祖先祭拜,這是最重要的見證儀式,通常由主婚人或好命人帶領新人到正廳,兩人一同面向門外站著,先拜天公,接著轉身面
對神龕,拜神明、再拜祖先,最後向公婆打揖叩拜,更講究者,還要向公婆奉茶。完成後,新人才入新房。以前,祭拜神明祖先是在迎親後的第三天,稱為出廳拜神,今人通常在迎親當天就進行這項儀式。

當然,這三項以神明祖先為見證的儀式,還有諸多習俗,如新娘上車後要「放扇」(意味著不將壞脾氣帶去夫家),在新娘車離開後,娘家父母會「潑水」,來到新郎家,由好命人「過米篩」或「撐黑傘」,牽著新娘「過烘爐火」,並「破瓦」以展現新娘「弄璋」的決心,然後來到神明廳祭祖再「進房食圓」等。至此,迎娶儀式大體完成。對新娘而言,這一系列的儀式無疑地是從原生家庭脫離,從而以潔淨、吉祥的過渡儀式進入婆家,再融入新的家庭。

◎食新娘茶
新娘娶到厝,家財年年富今年娶媳婦,明年起大厝婚宴後,傳統有所謂「鬧新娘」習俗,藉由鬧洞房、喝甜茶的互動,讓一天忙碌緊繃的婚禮氛圍得以舒緩。特別是喝甜茶,俗稱「食新娘茶」儀式,一方面可以盡量逗笑新娘而具有娛樂效果,例如就有「新娘真古意,鬧久新郎會生氣;大家量早返,給伊兩個變把戲」等詼諧風趣的四句聯;同時,透過這個儀式也讓新娘得以認識新家族的成員。食新娘茶,通常也會以唸四句聯或祝福的話中圓滿結束。

 

 
1、新娘拜公媽告別出嫁。
2、新娘告別父母。
3、新娘出家門,上車擲扇。
4、新娘「過爐、破瓦」,入新厝。
5、新婚夫妻一同祭拜男方公媽。
6、新娘奉甜茶,拜見公婆。

*肖虎者不可入新房。
*習俗上新娘出門多以米篩遮頭頂,懷孕則改用黑傘。但有些地區不論新娘有無懷孕都會使用黑傘,這可能因為天氣常下雨或購買上較為方便,而且傘在日後使用機率較米篩高。


歸寧(頭轉客)
新人在婚後第三天回娘家,稱為「歸寧」、「頭轉客」,在第六天、十二天回娘家稱為「二轉客」,滿月回娘家稱為「三轉客」。現今社會因週末休息之便,多於結婚隔一天或隔一週歸寧。歸寧喜宴由女方邀請新人及其家族成員做客,眾親友也同來祝賀,成為結婚儀式的一部分。

本文摘自《圖解台灣民俗》好讀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