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體書仁者無敵‧孟子  

好讀出版/名言集 04
仁者無敵‧孟子【典藏新版】
孟子名言的智慧

江佩珍、陳耔伶◎編著

【類別】:名言智慧
【出版日】:2014年02月15日
【開本/頁數/定價】: 14.8cm X 21cm/320頁/定價250元
【適讀年齡】:無分齡

仁者無敵‧孟子:孟子名言的智慧
引領現代思潮的亞聖名言智慧
北宋大儒歐陽修:「孔子之後,唯孟子知道。」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孟子的性善說足一條千古不易的真理。」
牛津大學、倫敦大學皆把《孟子》中的篇章列為教授科目

孟子的名言你聽過多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五十步笑百步、顧左右而言他、男女授受不親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是什麼樣的書?竟逼得明太祖朱元璋大動刀,刪去《孟子》書裡部分內容。
《孟子》是什麼樣的書?竟讓韓愈讚美孟子是大禹之後第一人!
《孟子》是什麼樣的書?竟讓我們不知不覺,隨口說出皆是孟子的智慧!

《孟子》全書共七篇三萬四千餘字,本書精選其中名言150句,適用於教育、自我成長、社會和政治,可謂為現代為人處世的智囊寶典。

此外,對於精選名言更是給予賞析說明,對於孟子的原理、重要觀念,帶來具有時代色彩的新鮮思維,形成新的觀念、準則,使讀者一看就懂,更樂於由古書中汲取生活智慧,溫古知新,進而修身養性、智慧處世。

孟子的學說,經時間考驗取得諸學者的肯定,時間愈久,光芒愈炬,在現代化、機械化的社會中,孟子仁義處世的理論愈顯珍貴。透過賞析和名言對照,《仁者無敵‧孟子》結合了過去與現代,讓讀者在權利與仁義的辯論中,智慧生活。

作者簡介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著名儒家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鄒國(今山東鄒城)人,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江佩珍
陳耔伶
東海中文系畢,現就讀逢甲中研所博士班,曾多次獲校內現代小說、散文、新詩文學獎等。

前言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四書五經」早就是些陳腐的老玩意,只是古代的教科書,內容當然是又無聊又沉悶。其中,對於「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的孟子,更常常帶著嘲弄的興味去加以批判。對於儒者如此嚴肅又沉重的生命型態,真是我難以承受之重啊!

那時候,我著迷於飄逸輕盈的佛老境界,第一次讀到惠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充滿了洞見的字句時,內心那「啊哈!」的聲音到現在還迴盪在腦中。

那就好像是一個長久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在天空閃現的雷電映照下,對這色彩繽紛的世界有了驚艷的一瞥。然後,我告訴自己,什麼都不用去做,因為我已具足了本然純淨的真我,只要保持著自己原來的那顆「赤子之心」就夠了。

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烙印下顛簸狼狽的腳印後,我才認清了現階段的自己根本連神秀的境界:「身為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應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都還望塵莫及呢!
那麼,身處在現代社會的我,要怎麼「拂拭」我的「明鏡台」呢?這時孟子那抱守著內心的真理,堅持理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身影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我看見了一個事事「反求諸己」,不斷地在每個生命情境中持養正氣,用他的生命去踐行真理的偉大靈魂。 也許在時空變異的今日,我們已不再背負著當日孟子所肩負的責任,但一個人對自我的期許始終都是必要的,也只有靠著不斷地反省察覺自身的樣貌,生命的向度才會開始往更寬廣更深遠的境界伸展。

◎關於《孟子》
《孟子》這本書在科舉考試的時代,和《論語》、《大學》、《中庸》並稱為「四書」,是當時考試的教科書,每個有志為民服務的讀書人都一定要熟讀。而本書的作者孟子歷來被尊為「亞聖」,與「至聖」孔子同為儒家最崇高的精神領袖。

孟子(372B.C.︱289B.C.),名軻,字子輿。父親名激,母親仇氏。孟子原本為魯國公族孟孫氏的後代,後來遷居到鄒地(今山東鄒縣)所以《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鄒人。孟子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一手扶養長大。在母親的教育下,孟子用功讀書,受教於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

孟子就在這樣的教育中,確立了他肯定人性的核心思想「性善論」,並且讓這個「善」推及到他的政治思想、人倫關係與教育理論上。

學成後,孟子以孔子的繼承者自許,為了實現理想讓老百姓能過安定的太平日子,他開始招收弟子周遊列國來宣揚他「仁政」、「王道」的主張。這期間他到過齊、宋、魯、滕、梁等國,並且被梁惠王、齊宣王等君主召見。然而他的理想卻被認為不切實際、不符合潮流而沒有得到重用。

晚年,孟子回到家鄉講學,並且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從事著書的工作,將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寫成了《孟子》七篇。篇目有: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以及盡心。每篇分成上、下兩篇,全書十四卷,將孟子的言論和事跡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使後人得以窺見孟子思想的大要。

目錄 

作者序 
 一、教育與求學 
 二、自我成長的修養之路 
三、觀人的智慧 
 四、人際關係與處世之道 
 五、以仁出發的政治觀 
 六、天人性命合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好讀出版 的頭像
    好讀出版

    好讀出版部落格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