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外傳》

一本出賣福爾摩斯的書,
道出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底細,
讓一代大偵探無所遁形!!

 

福爾摩斯是世界最出名且最具存在感的偵探人物,鮮明的形象百年來深植在好幾個世代的讀者心中。然而,對於福爾摩斯,我們到底知道多少?

他的故事多半是經由夥伴華生記錄下來,從1887年至1927年間陸續在雜誌上刊出,福爾摩斯本身是神祕而不可捉摸的。

★一個活生生的福爾摩斯,該是如何走過他的一生?
這是一本細心整理福爾摩斯的話語與相關記述,追溯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背景,重組出其人傳記的珍貴書籍,包括他的先祖、他與華生的相遇、他的探案、他的旅程、他的一切、他的辭世,填補了世人對福爾摩斯其人零碎記憶外的空白。將這個神祕人物植入那個他本該存在的維多利亞時代背景,讓他的生命跟著時代而動。

→福爾摩斯簡介 Sherlock Holmes, 1854 - 1929
一八五四年六月十七日出生於英國,祖母為法國人,有一位年長七歲的兄長麥克羅夫。他進入劍橋大學主攻自然科學,二十四歲「福爾摩斯偵探社」開業,一八八一年與華生醫生共同承租貝克街二二一號B座的公寓,兩人組成偵探史上的最佳拍檔。一八八二年偵辦「血字的研究」一案闖出名號後,福爾摩斯獨特的偵探手法漸廣為人知。
在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過世之前,福爾摩斯估計共接辦過上千件探案,其中六十個案件由華生醫生改寫成五十六則短篇故事,以及四則長篇故事。

→作者簡介    尼克‧雷尼遜 Nick Rennison
身兼編輯、作家與書商,著有一冊詩集文選、一本佛洛伊德的簡短研究,以及兩本小說指南:《優良閱讀指南(The Good Reading Guide, 2003)》與《犯罪小說精選指南(The Good Reading Guide to Crime Fiction, 2003)》。從孩提時拜讀福爾摩斯探案故事起,他便深深為這位大偵探一生的傳奇事蹟所著迷。

→譯者簡介    林劭貞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傳播科技博士,圖書館學與資訊研究碩士。譯有《獄中情人》(希代出版)、《舞在狂熱邊緣》(台灣麥克出版)、《比奇顏.迷失的渡鴉》、《銀色童話》、《荊棘裡的天使》(商周出版)等。目前從事兼職翻譯。

→前言                
        時間是西元一八九五年。倫敦籠罩在潮濕的黃色水霧中。油膩膩的雲霧襲捲倫敦街道,在窗戶玻璃上凝結成油膩的水珠。兩個男人從貝克街二二一號B座的出租房間窗口向外望。其中一個男人又高又瘦,臉龐窄小,鷹勾鼻,眉毛高挑,散發著聰慧的氣質。另一個男人較為矮壯,下巴方正,蓄著鬍。戶外,雲霧包裹著一整座含藏著千萬個罪惡祕密的城市,而屋內卻是一個安穩舒適的單身漢宿舍。
        突然間,從周圍的一片愁雲慘霧中,出現一輛華麗的馬車。一名年輕女子從馬車上走下來,抬頭迅速地瞄了一眼站在窗邊的兩位男士,然後就去拉響二二一號B座的門鈴。這又是一位帶著懸疑故事與潛在危險前來的訪客,她來這裡向夏洛克.福爾摩斯討教。遊戲再一次開始了。福爾摩斯與華生醫師很快地即將在這座富藏祕密的首都裡,探尋有關另一則黑暗故事的真相。
        在英國歷史上,很少有人像夏洛克.福爾摩斯一樣為世人所熟知。一八八七年,福爾摩斯的同事兼好友――華生醫師,在當年的《比頓聖誕年刊》中揭露了這位神探優異的分析與推演能力,打從那一刻起,福爾摩斯便引起大眾的好奇想像。後來華生繼續擔任福爾摩斯的傳記執筆者,記錄下更多福爾摩斯的探案與冒險,發表在雜誌文章或書籍中,使得福爾摩斯聲名更加遠播。
        華生的記述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從非洲語到葉第緒語,從亞美尼亞語到越南話。非洲斯華西里族的學生也讀得到福爾摩斯的故事。精通斯洛伐克語言的人也得以翻閱譯成斯洛伐克文的福爾摩斯故事。此外,也有寫成世界語的版本,以及給礦工們閱讀的簡明版,當然,也有專為盲人刻製的點字版。〈跳舞的小人〉那則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中,有一套扮演重要關鍵的密碼,竟然也有人把這則故事以這套密碼翻譯出來。
        一八九○年代,開始出現福爾摩斯故事的各種戲劇版本,而且直到今天仍常常被拿來演出。直到現在的任何一個日子裡,英國或美國某地的某個業餘戲劇社團,都有可能正在上演福爾摩斯探案的戲碼。從福爾摩斯活著的那個安靜而久遠的年代迄今,福爾摩斯已成為上百部電影的主角。
        一九八九年,電影《怪醫杜立德》的編劇家萊斯利.布里庫斯在倫敦推出了《福爾摩斯故事音樂劇》。(可惜的是,這齣音樂劇立刻就下檔了,而且從此不見天日。)一九五三年,倫敦的薩德勒威爾斯芭蕾舞團製作了一齣名為《名偵探》的芭蕾舞劇,而且其中一齣歌劇請來一位男高音扮演福爾摩斯、一位男低音扮演華生,自由地唱出他們兩人之間相得益彰的夥伴關係,以及偵探工作的樂趣。
        雖然福爾摩斯已經過世了七十年以上,人們還是從世界各地寫信給他,尋求他的幫助。當年福爾摩斯曾住過的貝克街公寓,如今已經變成國際修道院建築協會總部,這個協會如今仍聘用一名祕書,專門處理寄到這個地址、收信對象是福爾摩斯的信件。
        自從福爾摩斯於一九二九年過世之後,一批專門研究福爾摩斯生平與探案的學者已經發表了大量的碩博士論文。全世界超過半數的國家設有福爾摩斯學會,這些學會的會員致力於仔細研究福爾摩斯的生平與探案工作:加拿大卡爾加里省的貝克街單身漢社團、哥本哈根的污點幫、日本東京的極品俱樂部、俄羅斯伊卡特林伯格市的福爾摩斯學會、美國印第安那波里的「顯貴的主顧」協會、麻州康橋郡的艾琳阿德勒之友、巴爾的摩的「六座拿破崙半身像」社團。以上這些,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社團,都專注致力於福爾摩斯的研究。即使是小說家們,也以福爾摩斯生平的基本資料為根據,譜寫成可信度不一的長、短篇故事。
        福爾摩斯就像英國史上的其他代表性人物(包括亨利八世、羅賓漢、邱吉爾)一樣,成為英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角色――酒吧與飯店都以他命名,以「福爾摩斯的倫敦」為訴求的旅行團,每天都在倫敦街上穿梭來回;與福爾摩斯相關的紀念品擺滿禮品店與遊客中心的櫥櫃。如果你真的有興趣,還可以買到福爾摩斯與華生的銀鑄小雕像、福爾摩斯的冰箱磁鐵、巴斯克維爾獵犬的咖啡馬克杯、一組貝克街二二一號B座的紙牌遊戲,甚至還可以買到塑膠製的福爾摩斯菸斗,在不鼓勵抽菸的前提下,菸斗還會散發出福爾摩斯所使用的菸草香味。你甚至還可以買到打扮成福爾摩斯的泰迪熊,熊身上穿著圓領披風大衣,頭戴獵鹿帽。
        然而,福爾摩斯本人仍然是一位令人好奇的神祕人物。除了發表過幾篇談論神祕主題(菸草灰燼的種類、文藝復興時代作曲家奧蘭多拉瑟斯的多音韻聖歌)的論文,以及一份養蜂手冊之外,他從來沒有用自己的名字發表過其他文章。
        在〈硬紙盒案〉中,福爾摩斯宣稱曾經在《人類學協會期刊》上發表過兩篇有關耳朵的文章,可是仔細查閱那份期刊的舊文獻資料發現,福爾摩斯所指的那篇文章僅進行到籌劃階段,並未真正完成。他用第一人稱所撰寫的兩篇敘事作品,發表於一九二六年的《岸邊雜誌》,時間就在他過世前三年。其他有關他的紀錄幾乎是一片空白。他最鍾愛的溝通方式是打電報,在他的那個時代,電報所保留的時間比今日的電子郵件更短暫,而且沒有任何他的親筆書信被保存下來。
對於研究福爾摩斯生平與探案的學者來說,他們的研究資料僅限於約翰.華生醫師所記錄的文字。華生醫師留下了五十六則短篇故事,以及四則長篇故事。所有的學者與福爾摩斯家族後代,都同意那些是華生醫師的作品,其中兩篇甚至是福爾摩斯自己寫的。有些評論家想宣稱部分故事是出自他們之手,例如《通緝犯》與《消失的密使》,可是他們的作者身分至今仍受爭議。還有一些未具名的文獻無疑地曾經存在,但如今似乎都消失不見了。
        華生曾在〈雷神橋之謎〉中寫道:「在查令十字路的寇克斯銀行地窖中,有一個破舊磨損的錫製快遞盒子,盒蓋上有我的名字。盒子裡塞滿了紙張文件,幾乎都是案件紀錄,裡面列舉了福爾摩斯在不同時期所提出的好奇問題,以便日後仔細檢視。」查令十字路上的寇克斯銀行已經在倫敦大轟炸中被摧毀,就算當時地窖中真的保有福爾摩斯的親筆文件,也早在華生醫師過世十年後,在大火中被燒掉了。
        值得記住的是,華生醫師所記錄下的福爾摩斯探案故事,只占所有案件的極小比例。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福爾摩斯約略提到「我所處理過的五百件重要案件。」巴斯克維爾案裡所發生的事件,都是在福爾摩斯名義上退休的十年前發生的,而且距離福爾摩斯真正從刑案調查的工作上退休,也相隔了三十年以上。這三十年的時間,福爾摩斯至少又辦了上千件案子。在將近一千八百件的總案件數中,華生醫師只為我們記載了六十個案件。換句話說,華生醫師只記載了百分之三至四的案件。
        不過,有關福爾摩斯生平的資料主要還是來自華生所記載的故事。正如福爾摩斯研究學者長期以來所熟知的,基於種種原因,詮釋華生的短篇故事時,必須格外謹慎。福爾摩斯常常會攪局,提供一些錯誤的資訊與捏造的事實來誤導華生,搞得華生忙著捕捉一些虛幻的事情。有時候華生故意混淆事實,用假名來隱藏真實的人物身分,或者用自己發明的名字來掩飾真實的鄉鎮城市。有時候,華生只是純粹地搞錯一些事情。
        華生寫這些故事的情況很容易被人忽略。華生曾在〈孤單的騎車人〉中提到:「我已經非常詳盡地記載這些案件。」而且他在寫這些故事的時候顯然也參考這些筆記,可是他交給作者柯南•道爾出版的所有故事,都是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出版,距離案件發生的實際時間已經過了很久。例如,〈魔鬼之足〉中,福爾摩斯調查了特雷根尼斯家族的恐怖謀殺案,當時是一八九七年的春天,他正與華生在康沃爾郡度假,但是他直到一九一○年才把整個故事寫出來。
在〈爬行人〉中,華生回顧一九○三年發生的事情,可是這個故事過了二十年才出版,刊登在一九二三年的《岸邊雜誌》上。在上述這些情況中,華生如果偶爾搞錯了事實,則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就算是最離譜的錯誤――例如把案件發生的時間誤植為福爾摩斯已經過世之後――也變得令人體諒了。
        儘管因正確資料不足而造成重重困難,很少有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可以像福爾摩斯那樣被熱烈地研究著。福爾摩斯無疑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雖然維多利亞女王去世的時候他才將近五十歲,他對於自己所誕生成長的時代卻深深緬懷,而且堅持根留在那個世界。
        我們以為我們很了解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雖然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處於現代與後現代相互衝擊的複雜年代,他們似乎更像是單純一個年代的產物,不像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往往擁有矛盾的內在自我。我們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想像出陳腔濫調的散文,把他們冰凍在那些風花雪月中,他們似乎不像我們一樣深受恐懼與不安的困擾。他們從黑白照片中凝視著我們,照片中的他們對於他們那個世界與自己身處的地方如此確定,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望塵莫及的。
        然而,一切終究無法悖離真相。任何人若是像福爾摩斯一樣誕生於一八五○年代,而且成長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都會經歷一場知識及社會上的動盪不安,這是二十世紀的本質――變化急遽且威脅性十足。一些新的理論出現,重新詮釋人的角色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這些新理論衝擊了舊有的宗教信仰。大英帝國本來應該是日不落國,看起來仍然屹立,然而瓦解的種子似乎已經悄悄被播種了。
        德國與美國已經在世界舞臺上以競爭者的角色出現。新的意識型態,包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女性主義等,開始搖撼國家與家庭的根基,而這個根基是以維多利亞時代的信心與安全而建構起來的。只需要刮磨一下維多利亞時代自滿自足的表象,就會顯露出底下的本質──對於這個變化迅速且難以預測的世界所抱持的深深不安。
        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的矛盾,反映了他成長的那個年代所具有的矛盾。福爾摩斯具有高度的理性,而且致力於進步發展,然而他卻也深受黑暗夢魘與更多惱人情緒的困擾。雖然他效勞於一個已度過巔峰時期(至少從知識層面來說是如此)的帝國,他依然堅定地懷抱著對這個帝國的忠誠。雖然他努力想保存那個年代的安定感與穩固價值,他自己仍會不由自主地追尋著改變、刺激與興奮。他自己內在最深處的信仰,包括社會的、美學的、科學的信仰,常常與他對外宣稱的信仰相互衝突。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福爾摩斯在一八八○年與一八九○年代的轉變,就可以發現,維多利亞時代其實是與自己那個時代的惡魔在奮戰。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的祖先是鄉下大地主
第二章  這是個不適合我的城鎮
第三章  我想,你曾去過阿富汗
第四章  他是犯罪界裡的拿破崙
第五章  你應該出版這個案件的故事
第六章  我必須面對五十名兇手
第七章  我曾辦過的著名且轟動的案件
第八章  我不適合結婚…
第九章  我在西藏流浪了兩年
第十章  接下來我穿越波斯…
第十一章  我到處都聽到夏洛克.福爾摩斯這個名字
第十二章  他的偶爾不明智
第十三章  丘陵上的小農莊
第十四章  吹來一陣東風
第十五章  史上最偉大的謎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讀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