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彥博
【出版日】:2010年5月15日
【定價】:250元
101個你意想不到的三國真相!!
*三國一直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時代,但是有太多與故事不符的史實不為人所知!
*101個讓你意想不到三國真相,讓你讀後恍然大悟,對三國更加興致盎然!
關羽年紀其實比劉備大?三英戰呂布是子虛烏有?演出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空城計其實很瞎?孫權曾跑到遼東大冒險?阿斗到底行不行?
我們所知的三國故事其實未必符合史實,本書提出101個關於三國的疑問,並用流暢有趣的文筆及詳細考證的史料,加以分析這些故事的真假,除了提供三國的真相之外,也能在這些三國故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作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大田)、《十二星座之搶救我的愛》(明日)、《蔣氏家族生活秘史》(好讀,與陳一銘合著)、《個人旅行:西雅圖》(太雅,與施佳瑩合著)等書。
前言
自序:從「小說三國」到「歷史三國」
能夠寫一本以三國時代歷史為主題的書,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雖然在大學和研究所讀的都是中國近現代史,可是我自己算算:打從國一開始,在386單色電腦上玩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三國志I」起,對三國時代歷史和人物的投入的興趣和時間,大概比自己的本業還要多上好幾倍。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藉著一○一題正史和小說的對話,和大家更進一步認識真實的三國人物和歷史。即使時至今日,三國人物以及謀略,都還是商業策略、政治權謀觀摩學習的最佳範本,很多詞彙比如「三顧茅廬」、「苦肉計」、「說曹操,曹操到」還被現代人頻繁使用。問題是,我們腦海中的「三國」印象,是《三國演義》裡面那個劉皇叔愛哭、諸葛孔明可以招喚天兵天將、曹操被困華容道的那個「小說三國」,還是正史裡面,劉備不但不哭,還很堅強、曹操發明錦囊妙計、「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不小心闖出來的「正史三國」?除了小說裡虛構的三國,我們也應該知道真正的三國,還有小說和歷史之間的差異,把文學想像的「小說三國」拓展、豐富成波瀾壯闊的「歷史三國」,這是我寫這本書,想要拋磚引玉的一點小動機。
在比較小說和歷史的差別時,主要的根據是《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凡是引用原文的地方,在白話文翻譯的後面,我通常都會在刮弧裡附上原文。另外,我還借重和參考了許多當代台灣與大陸學者的看法,在這裡要說明的是:因為這本書的對象,不是寫給研究中國歷史的專家學者,而是對三國有興趣的讀者大眾,所以沒有採用學術規格標出引用來源,但是在提到他們獨到的見解時,都會在行文中注明。
因為小說形象和正史形象的不同,我在提到某些人物比如諸葛亮和關羽時,作了一些區別:凡是以「孔明」來稱呼的,指的是小說裡的諸葛軍師;而當我說「關羽」而非「關公」時,我指的是三國史上的大將關羽,而不是民間信仰裡義薄雲天的關聖帝君。
這本書是在一邊照顧剛出生的小女、應付學校功課、校對上一本書的三重夾擊下,熬夜趕稿三個月寫出來的。在這裡要特別感謝好讀出版社總編鄧茵茵、編輯莊銘桓對我拖稿的寬容,還有她們對這本書細心的編排和設計,讓我一圓少年時的三國夢。當然,如果書裡有任何論點或是史料引用的謬誤,都是我的責任,也歡迎讀者給我批評指教!
廖彥博
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書摘
【第十三問】:十八路反董卓聯軍主持人是C咖不是袁紹!
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曹)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將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
《三國演義》第五回
曹操逃回陳留,受地方財團資助,起兵討伐董卓。《三國演義》第五回所說,就是曹操假傳聖旨(矯詔),向天下號召各路諸侯起兵共討董卓的故事。小說中說共有十八路諸侯響應,一時之間聲勢浩大,聚集在洛陽外圍開會,曹操建議:「袁紹兄家世高貴,祖上四代多人擔任三公的高位,有很多門生故舊,又是漢朝名將的後代,足夠資格擔任盟主。」袁紹推辭了一番,也就答應出任了。
這段敘述和真正的史實有很大的差異。首先,曹操其實並未假傳聖旨。雖然他在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率先起兵,但當時他的聲望不夠,又沒有家世背景,在當時諸侯眼中,充其量只是個「B咖」,就算假傳聖旨,也沒有號召力。起來反對董卓的各路力量,據史書記載,共有十四股(而不是小說中的十八路),他們之中大部分也沒有聚集在洛陽外圍會盟,而是各幹各的。只有劉岱、橋瑁、張超等五路人馬,春天時在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有過會盟之事。
等到要公推盟軍主持人的時候,問題又來了:這些刺史、太守們一個個全都畏懼董卓的聲勢,就怕傻不隆東當了出頭鳥,頭一個栽跟斗,因此你推我、我推你,竟然沒人有勇氣站上台。最後,一個廣陵的功曹(科長級小官)臧洪看不下去,慨然上台,擔任盟誓主持人。他大聲宣讀誓詞,讀得涕淚縱橫,氣勢慷慨悲壯(辭氣慷慨,涕泣橫下),大家都被他的忠義所感動。要不是有臧洪站出來,這個反董聯盟成與不成,還不一定。所以禚夢庵先生甚至以「義士臧洪」為題,特別寫了一篇文章來表彰臧洪在這次聯盟當中的貢獻。
而當時各路起兵人馬,並未如《三國演義》所說,全部聚集在洛陽近郊。據《三國志》和《後漢書》:小說裡頭擔任盟主的袁紹,這時候遠在河內(今河南省武陟西南),人根本不在場,聯盟只是借用袁紹的名氣,「遙推」他為盟主而已。這場反董卓聯盟大誓師,歷史上真實的主持人,並不是「A咖」袁紹,甚至連那些當時的「B咖」刺史們都不是,反而是一位「C咖」臧洪跳出來,氣壯山河的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
【第一五問】:根本沒有「三英戰呂布」!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
《三國演義》第五回
劉備、關羽、張飛「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五回中的大場面。話說華雄被殺後,董卓起兵二十萬,在虎牢關前迎戰袁紹派來的八路義軍。董卓義子呂布神勇無比,八路諸侯的部將與之交手,非死即傷,全部都敗下陣來。在公孫瓚差點被呂布殺掉時,張飛站出來,擋住呂布,之後關羽和劉備也加入戰局,四人大戰了幾十回合,不分勝敗,呂布便退回關去。
這是《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當中,劉關張三結義聯手作戰僅有的一次。之後劉備慢慢往主公之路發展,很少再揮舞他的雙股劍;而關、張二人雖然不斷有動作場面,不過隨著劉備集團聲勢愈來愈大,兩人被賦予的任務也愈重,各統領一方,兄弟也再沒有聯合起來動手的機會了。「三英戰呂布」這個橋段,與其說是要顯露初出茅廬的劉關張有多麼神勇,倒不如說是要讓超級戰將呂布和小說主角群有一個交手的機會。畢竟按照千百年來史書中對關、張「世之虎將」的記載,以及現代電腦遊戲中,二人武力指數動輒近百的設定來看,劉備本來就不以勇武著稱,也還罷了,關張兩人打一個,就算打贏也不光彩。
很遺憾的,「三英戰呂布」這個橋段,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劉備這個時候,人根本不在洛陽外圍,也還沒參加反董卓聯軍。當時幽州太守公孫瓚雖然響應討董,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起兵參加,劉備也還沒到公孫瓚那裡去投靠,這時候還因為討黃巾賊的軍功,擔任下密(今山東省昌邑市東)、高唐(今山東省高唐)的縣尉(警察局局長)和縣令。劉、關、張人既然不在場,又怎麼能在各路諸侯面前來場「三英戰呂布」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