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誠◎著
【類別】:旅遊紀實
【出版日】:西元2018年5月15日
【開本/頁數/定價】:14.8*21公分/152頁/定價280元
【ISBN/CIP/條碼】:978-986-178-456-4/733.69 107005579
【適讀年齡】:無分齡
【購書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2jmV8Fs /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s://bit.ly/2rrBHi2
這是一趟超過八百公里,
沒有成績、沒有獎牌,卻是人生最棒的完賽! ──曾文誠
曾文誠人生最棒的完賽──36天的徒步環島之旅
36天的台灣徒步環島文字、照片記錄
你可能聽過他評論過無數動人心魄的球賽,但最高潮迭起的其實是他的人生賽局。
第一步跨了出去,就有了完賽的力量
與台灣的一場最浪漫互動,收錄曾文誠36天徒步環島的文字、照片全記錄,
實際走走,體會在腦海中曾以為的台灣模樣,是否真的如你所想像。
「徒步環島」也許在你我的心中也曾想過,
但很少人像曾公這樣,當這個念頭一出現,這趟旅程便開始了。
57歲的球評曾文誠,
在2017年底徒步走完800公里的環島之旅,展現了他驚人的意志與體能。
這趟環島不僅在探索台灣的景物,也是在回顧曾公自己成長的點滴,
從小到大,從親情到友情, 感受著回憶裡的點滴溫馨,探索著那些幾乎已被遺忘的台灣風情。
完成了一場自己與台灣的環島浪漫之旅。
應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報導者》總編輯、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榮幸
●Vamos Sports共同創辦人/徐裴翊
●文化評論人/詹偉雄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師大地理系教授/林聖欽──
曾公在徒步環島的旅途中,每天自然而然地就能發掘到新鮮事,並巧妙地與文學作品、棒球故事、人生經歷相互交織對話。
●作家/黃崇凱──
曾公每日二十五公里的低速慢行,映襯的是現代文明事事追求速度和效率。人們習慣了快,卻忘記有些風景不以這樣的方式慢慢靠近就看不到。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魏琬容──
這回,我們不談棒球,但棒球獨有的浪漫情懷,被曾公踩成步伐,一步步環島臺灣,又落成文字,變成一頁頁時而碎念、時而細膩的篇章。
「這趟環島之旅進行的前中後,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麼想要用走的?這個也問那個也問,最後只好擠出個『想慢慢走看看臺灣』的回答。其實出門前,完全沒有什麼目的,就是想走而已。」
「叮咚!門再響起,那是我離開的聲音,都忘了原本只是來寄包裹的,卻見到一幕最美的風景。」
「就寢前照例撥電話回家,然後跟老婆說脚的狀況,我太太應該是全臺灣最聰明的女人,我是這麼覺得啦。」
「還有一種考驗意志力的是屬於外在的誘惑,可以坐上去就少一大段距離的公車站牌,還有台灣人的善良,不管走到哪,都有人主動問你要不要搭便車」
「但看到兒子之前,先見著常富寧,正巧他也要在朴子等我,陪我走兩天,就在我看到朴子標示牌那刻,也見到他高大的身影站在街口,我高舉雙手像迎接勝利般和他熱情打招呼,進而相互擁抱,這個轉播席上的老搭檔用行動支持,太令人感動了。」
「歲月真是無情的怪獸,無情地摧毀你所有的美好印記,站在面前的他,完全和當年的小孩對不上來,尤其當他說自己已年過四十時,更是腦門一聲巨響。」
//全台唯一新書分享會//
5/19(六) 19:30-20:30 金石堂城中店 生活學堂
活動詳情→ https://bit.ly/2jANPKo
//作者簡介//
曾文誠
第一個二十五年,努力學習。
第二個二十五年,努力工作。
第三個二十五年後,努力做自己。
愛棒球,出了十幾本和棒球有關的書。
愛咖啡,喜歡用不同的器材調煮,放在各種杯子內。
愛運動,先後完成全馬、鐵馬環島、橫渡日月潭、113公里超鐵賽。
愛畫畫,2017年出了第一本個人畫冊《曾文誠的私房畫》,希望生命的最後一天,依然在作畫。
//目錄//
專文推薦1 文/林聖欽
專文推薦2 文/黃崇凱
專文推薦3 文/魏琬容
Day 1 就是想走而已
Day 2 沒有比一大早菜市場更具生命力的
Day 3 為何只有客家人能把薑絲大腸烹調得如此美味?
Day 4 咱們中文系畢業的什麼都能做
Day 5 你現在可是每天都有機會轟全壘打!
Day 6 我太太應該是全臺灣最聰明的女人
Day 7 一顆暖暖的心
Day 8 光是看招牌,就覺得耳朵很舒服
Day 9 這種鳥不生蛋的地方怎麼可能有?
Day10 已然進入穿越劇模式,回到美好的八九○年代
Day11 所有臺灣年輕人,加油!
Day12 失敗是正常的,不被擊倒總有下一次
Day13 跨過這橋代表我已經走到南部了
Day14 走不太動時不妨往後看看
Day15 會呼吸的Google
Day16 感謝有你
Day17 旅行的好處,是讓你能做更大膽的事
Day18 我才是黃崇凱的粉絲
Day19 逝去的歲月誰都追不上了
Day20 Good Morning!
Day21 已經從臺灣頭用雙脚走到臺灣尾
Day22 哪一條才是正確的路?
Day23 臺北曾姓男子……
Day24 下次再聚不知要到何時?
Day25 帶著「被服務」的滿意心情踏出診間
Day26 你跟電視主播名字一樣
Day27 我們歡迎臺北來的徒步勇士
Day28 大概是被熱情善良的臺灣人「寵壞」了吧
Day29 我真是個劣等生啊
Day30 「世」間事也太巧合了吧!
Day31 XXX!
Day32 苦行僧般徒步後的好運
Day33 東西好不好吃重點在於你有多餓
Day34 人生最棒的完賽
後記
附錄:老旅館的風景
//內頁版型//
//購書來這//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2jmV8Fs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s://bit.ly/2rrBHi2
曾文誠系列作品 https://bit.ly/2JYK38I
//推薦序//
跟他一起走
文/黃崇凱(作家)
有次偶然參與作家蔡逸君的寫作課程,一堂在室內聽他講課,一堂則由他帶領學員們到戶外漫遊。那時他剛出版散文集《跟我一起走》,記錄他斷續徒步環島的旅程。十多年後,我忘了他在課堂說了什麼,也不太記得我們跟他走了哪些路。殘留的只剩一些畫面和感受:悶熱的午後,臺北河堤外的雜草,早早清空的水壺,零零落落的學員,大稻埕慈聖宮周邊的小吃攤。但我偶爾會想像那種孤身一人走在長長路上的模樣。
也是那一兩年,我最密集看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賽。原因自然是王建民在紐約洋基隊的穩定表現(以及當時前途茫茫的研究生身分)。那時候聽得最熟悉的聲音,就是播報台上的主播和球評。時常早起或熬夜看球,中間難免精神不支,打了盹醒來,還是一樣的聲音在描述賽事細節,在在使我安心。我喜歡棒球賽的慢,一場球打下來動輒兩三小時,有時四五小時,看完球賽一天也揮霍得差不多了。或許棒球本身就是一種極度奢侈的運動,它要求球員以大量練習換取投球和擊球的技能,它大批消耗球員的身體和精神,然後呢,它還徵收球迷大把大把時間看球、研究各種統計數據、玩Fantasy Baseball、跟其他球迷論戰所有跟棒球有關的事。其中包括哪個球評最能適時判讀、講解場上局勢。其實沒什麼好爭的,曾公文誠大概是所有棒球迷心中的不動先發。
身為棒球之神發派到臺灣的發言人曾文誠,過去幾年挑戰過三項鐵人、馬拉松、單車環島,也重拾畫筆出了畫冊,去年則完成徒步環島,還附帶這本《環島浪漫》。
整本書讀下來,我發現這其實是一場公路電影。臺灣不大,開車或騎車,幾天就可繞行一圈,難有公路電影漫漫長路的史詩感。唯有步行環臺,配上伍佰那首〈返去故鄉〉唱的:「我的雙腳站在遮,我的鮮血,我的目屎,攏藏在這個土腳」,伴隨沿路的便利超商、來往車輛、閒置廠房、老舊的小旅社。曾公每日二十五公里的低速慢行,映襯的是現代文明事事追求速度和效率。人們習慣了快,卻忘記有些風景不以這樣的方式慢慢靠近就看不到。不止那些途中偶遇的人和景物,也包含那些久未想起的往事。所以讀到曾公說如何打起精神往前走的訣竅是「走不太動時不妨往後看看」,我也為之一振──在路上的人,走的不僅是眼前的路,同時是通往昨日的路。
沿著曾公的腳步,我彷彿在場旁觀他的半生記。看到他小時候在基隆的旅館自動門前嘻嘻哈哈地讓門開再跑掉,聽他講述當兵前的日子怎麼騎摩托車從高雄到臺南分送咖啡豆,如何跟同父異母的兄長們相處,又怎樣開始他跟棒球糾纏一輩子的機緣。於是這趟徒步之旅走到成為一種隱喻。當你有意無意選擇了某條路,也就意味著有許多路是被放棄的。比方說,若非當年曾公辭掉業務工作去應徵職棒雜誌記者,我們大概沒有後來這個深耕棒球、播報球賽的曾文誠。儘管我猜想,其他版本的曾文誠應當也是樂於探索生活的,或許一樣熱愛運動、畫畫和咖啡,同樣懷著好奇心在人生路上。
無論如何,我仍覺得這個版本的曾公是最好的版本。他以親身實證告訴我們:活著最可貴的不在於擁有各式各樣的可能和選擇,而在於投身實踐,完善你自己。
千萬不可小覷徒步環島八百多公里的人。
//後記//
一到家打開家門,給了太太一個大大的擁抱,隔兩天去山上祭拜媽媽,跟她說我平安回家了,姪女琬容也來了,她看到我就給了我一個大擁抱,後來幾天,到FOX體育台上節目、記者會遇到同業,不少人見到我,很自然的動作就是擁抱,那是平常根本不會做的,不知是不是大家覺得我「歷劫歸來」,有種重生的慶幸感,或是有兩位朋友這麼說,我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給予人正面力量」的事。
其實出發前完全沒有想那麼多,不覺得自己在幹多了不起的事,只是認為可以去做,想去完成而已,第一天在臉書貼文也只是背包旗幟上有TSNA的logo想秀給同事看,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之後,每天一篇的雜文,也有不少的迴響,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
回家當晚去接回在校夜讀的女兒,回想十一月八日那天,同樣是先送女兒上課後才出發,也算另類的有始有終吧!隔天早上出門辦事,我還是以脚踏車當代步工具,有人問我走了一個多月,休息多久才開始活動?這應該是答案,第二天就開始騎車,兩天後又去橋下打慢壘了。
還有最多人問的是:「總共瘦了幾公斤?」答案是不但沒有減還增加一公斤,這告訴我們豬八戒的笑話是真的,西天取經走了數萬公里,豬八戒還是一樣胖。光靠運動減重有限,飲食還是最關鍵。
不論外在形體有沒有不同,內心的改變肯定有。高鐵把臺灣變小了,我用雙脚慢慢走,把眼中的臺灣變得巨大無比,走得慢所以看得多,許多之前以為極自然的事,一旦離開臺北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但我深深覺得,也許走在路上及完成這一趟後才領悟,那是個心靈成長之旅,像重新整理,也更近似人生的重開機,那曾因工作而忽略的家庭關係,自己成長歷程的再憶起,及對天上母親的永遠思念,還有,對臺灣這塊土地的學分重修。
這應該是這趟原本不為什麼而走的路,結束後的最大收穫。
//書摘//
Day 1 就是想走而已
到大溪大概已經過晚上七點了吧,天黑得很快,下著毛毛雨,途中還丟了條擦汗的毛巾,很狼狽吧我,記不起最後從三峽到這裡究竟休息了幾次,只知道天色還有點光線前,一直想找投宿(投降)的地方。
出發前在網路上爬文,我很少做這種事,但這趟要出門這麼久,還是研究一下好了,電腦螢幕裡頭有人說男生一天可以走三十公里,所以不疑有他,就把第一天的距離設為三十公里的永和到大溪。
這是非常錯誤的第一步。
我應該先問問那個發文的人,你幾歲?如果是二十五歲的年輕小伙子,那麼我就整整大他三十二歲,是一倍的差距還有剩,所以三十公里應該打個七折還差不多,第一天就在錯估下吃了苦頭。
但在雨絲中,還是讓我走到大溪了,在我們這年代,等於是蔣介石同義詞的地方,我沒有心思、也不想去緬懷他,我要的是趕緊躺下休息。
但錯誤第二步來了,以為走到就自然有睡的。
以為旅店只要上Google找就有,結果並沒有。只好先去OK便利商店買點吃的,一邊找東西,我背包後的旗子一邊晃,上面那幾個「環島徒步中,請為我加油」的字也擺動不已。
店員之一的男弟半信半疑問我:「徒步環島?」
我苦笑:「是。」
店員之二的女妹說:「好棒。」
緊接著下來的對話是:
「請問這附近有住的地方嗎?」
「有啊,這邊有兩家旅館,左邊有一家,右邊有一家,出門走出去就到。」男弟說。
(明明有旅館,那Google是怎麼回事?)
「哪一家比較近?」我問。
「啊,你都出來徒步了,有差那幾步嗎?」女妹笑笑地搶答。
我說這位咩呀,你雖然長得可愛也笑嘻嘻的,但這樣直接吐槽大叔好像不太好喔。
但決定不和她計較,自行出門往右轉沒多久,在夜巷中,幾個白色招牌大字就在眼前。
得救了!
「請問有房間嗎?」這是禮貌的問法,我想既不是假日又是小鎮不可能沒吧?
「我查一下!」
(查一下!不會吧?我的iPhone電力不到20%了,但我的體力比它還糟,該不會流落大溪街頭吧?)
「你再等一下,我去後面查。」
三五分鐘後,二十出頭的小伙計走出來,說:「有一間空房。」
得救了!
「請問一晚多少錢。」
(十萬我應該也會住。)
「一晚六百。」
「六百?!」
「對,六百。」
我就在半信半疑中給了一千找回四百,再給身分證登記,拿鑰匙上二樓。
打開房門一看,難怪只收六百;雖然是這輩子住過最便宜的旅館,但今天走了十個小時了,看到有床、有被,用力大字形給他躺下後,唯一的念頭只有:「這是這輩子住過最棒的旅館。」
隔天不知道究竟是如何把自己撐起來的,想想一整晚六百元的房間,冷氣啓動如裝甲車開過,窗户只隔蚊子不隔聲音,但八成時間裡,應該是把我抬回臺北也没感覺的狀態。
這就是徒步的第一天。
跟預期相同嗎?說不上來,走了三十公里到底有多長?的確要走了才知道,對一個跑過全馬、三鐵,就以為自己體能很好的人來說,怎麼也沒想到三十公里竟然是個挑戰,不過這也是徒步旅行有趣的地方,有太多部分是你無法掌握的,即便這僅是第一天。
那麼,為什麼是徒步?
這趟環島之旅進行的前中後,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麼想要用走的?這個也問那個也問,最後只好擠出個「想慢慢走看看臺灣」的回答。其實出門前,完全沒有什麼目的,就是想走而已。
後來看了澤木耕太郎的《深夜特急》,我才拍了自己的大腿說:「沒錯!」
澤木寫著 :「我不是為任何人,也不是為了增加知識、探討真理,或做報導,更不是熱血沸騰的冒險,我只是想做一件毫無意義,任誰都可能,但只有異想天開的傢伙,才會去做的事。」
真的就是這樣,就是想完成一件事而已,沒什麼太特別偉大的理想。
澤木さんの言った通りです。(澤木先生,你說對了。)
※※※※※※
Day 16 我太太應該是全臺灣最聰明的女人
之所以走臺三線,是它距離相對短,而且城鎮與城鎮之間,可以多一點住宿選擇及補給的地方。
要說缺點的話,真的要走了才知道。此路線尤其苗栗這一段,幾乎是重機的天堂,每天都會看到大小紅黃牌車來來去去、呼嘯而過,完全無視這高低起伏的臺三線坡地。
他們無視,我就有差了。
行前我最擔心的是,每天長距離移動導致後脚起水泡的狀況,據說有人因此而打退堂鼓,所以稍為研究一下之後,買鞋買襪都很小心,當然塗凡士林也是一定要的。
萬萬沒想到第一天三十公里下來,水泡來得又急又快,當天左右脚已經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挑戰起我的忍痛力。以我有限及請教他人的醫學建議下,得到的結論是水泡不要弄破以免感染,畢竟還要往前走,暫時能解決的辦法是,多穿一雙襪子,以及忍耐。
第二天忍著、第三天忍著,到了第四天,大概是每踩一步就痛一下,之前每五公里休息一次的我,有時撐不到這個距離就要暫停,把鞋襪脫掉,讓脚呼吸一下,但脫穿鞋子之間還是一陣痛。要命的是,從大溪開始的這段臺三線,一路丘陵山坡起伏,對未能擁有一雙健康脚的我挑戰程度更高,「咬牙」是唯一可以形容的詞。
在行前看了些極限挑戰的書,內容難免都會提到這過程中對肉體的折磨,閱讀時我心想,如果有一天回憶起徒步環臺時,絕不會說有多累多苦,畢竟這是自找的,結果現在回想起這段還是「破功」了,因為實在好~痛~啊!
好不容易撐到後龍,隨便找了家簡單的旅社,趕緊讓脚歇著,問櫃台老闆娘附近有沒有皮膚科?
在此之前,因每一步撐著走,所以也一直在看何處有皮膚科可投醫。但走了不少鄉鎮,就是看不到皮膚科的招牌。
所以,剛剛好奇的跟旅館老闆娘提出這個疑問,她卻一臉生平首次聽到這三個字的表情,然後說地方上不可能有這種專科的啦!
想想似乎如此,一路上不但看不到皮膚科,也沒有眼科,倒是見過一兩家牙科(畢竟人的牙齒還是比較多)。老闆娘又補充說,即使有這種專科醫生,應該也只是一週看個一兩天而已,然後附近各地輪流看,不可能開個固定診所。
「一星期只看一兩天,那其他時間生病怎麼辦?」我問。
「那就不要生病啊!」老闆娘苦笑說。
如果沒有走進臺灣,永遠都會以臺北看天下吧?
就寢前照例撥電話回家,然後跟老婆說脚的狀況,我太太應該是全臺灣最聰明的女人,我是這麼覺得啦。話筒那端聽到我脚的狀況時,如果她說:「誰叫你愛,活該。」我也沒辦法回嘴,但她沒有,反而跟我建議該如何處理,怎樣減緩它的疼痛感,當下其實是想哭的激動。
事實上,出發前裝備的添購,衣物的選擇,都是她在旁給建議。身邊的人想完成的夢想,全力支持他完成,而不是冷言冷語潑冷水,這就是我說她聰明之處。
更早之前,當我決定把經營十年、還算有一定成就的運動媒體無償讓給他人,而不是留著等兒子接班,太太也沒有二話,全力支持我的選擇,這是令人感動的。
留言列表